鸟巢与中国传统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7:40:41
鸟巢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

人类观察鸟类筑巢获得灵感

人类最早的建筑活动,是从建筑“巢居”和“穴居”开始的。有学者认为,在新石器时代,人类模仿鼠、狐之类的走兽,学会了打洞,这才有了穴居时代。人类模仿燕子、麻雀等飞禽,学会了筑巢,这就有了巢居时代。无论是河姆渡时期的干栏式建筑,还是仰韶文化时期的瓜棚式房子,都可看作是鸟巢的模仿。笔者认为,人类打洞居住不一定是跟走兽学的,只要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人类就能开凿洞穴遮风避雨。但建筑“巢居”就不同,需要一定的技术,在所有动物中,鸟类的筑巢工艺是无与伦比的。人类观察鸟类的筑巢活动,从中获得筑巢的灵感是很有可能的。

不妨对比一下鸟类和人类是如何筑巢的。以在城楼、寺庙等建筑物上营巢的楼燕为例,它需要到远处的河滩上衔取小型螺,和入泥土、木棍、唾液等筑巢材料,然后一点一点地堆砌成碗状的巢,整个“工程”足足需要1周时间。而聪明的人类祖先用石刀、石斧砍伐树干、树枝做建筑材料,用草绳或藤条将树干、树枝绑扎起来形成房屋结构,还用掺有草茎的灰泥等砌成最原始的房屋。可见鸟类和人类筑巢的技术是非常类似的。

鸟类筑巢也讲“风水”

很多出土文物和历史记载都表明,人类早期崇拜能飞翔的鸟类,红山文化玉器中有许多是鸟的造型,良渚文化的神徽——带冠神人兽面像也有鸟的图像。史籍记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是“风姓”,古文“风”与“凤”相通,“风姓”即“凤姓”,以伏羲为领袖的氏族是以凤鸟为图腾。人类崇拜鸟,自然也从鸟类那里学会了筑巢的本领。

良禽择木而栖,鸟类筑巢也讲“风水”,生活在澳大利亚热带雨林中的园丁鸟,为建造一个漂亮的新居以吸引配偶,雄鸟总要选一块既通风透光又有林间空地,食物和水源都比较丰富的幽静处所筑巢。而中国的风水文化也起源于“巢居时代”的选址与布局。仰韶文化时期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河流转弯和两河交汇的地方,更是当时人们喜居的地方。

中国古代建筑的最主要特征是木结构,“巢”就是用木搭建的“家”,《说文解字》对“巢”的解释是:“鸟在木上曰巢,在穴曰窠,从木象形”。可见鸟巢就是木构建筑的“始祖”。在五行上,“鸟巢”属木,代表东方。堪舆学认为木代表“生气”,具有生意盎然、生气蓬勃的内涵,2008北京奥运主会场以钢材为“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