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中的问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0:54:52
1:苏轼两次泛舟赤壁,同游人均是不知姓名的一般人士,而核舟的船头上与东坡同坐的居然是黄庭坚与佛印二人。这自然与事实不符,黄庭坚此时远在江西秦和任知县,佛印也远在杭州的寺庙,或扬州的庄园。那么,雕刻者为什么要把他们拉在一起呢?请谈谈你的见解。

2:请阅读3、4段,回答以下问题:

3、4段: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rán)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qū)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chuí)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1):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佛印的情态。
(2):选文中说“鲁直……如有所语”,你能想象一下鲁直在说些什么吗?
(3):两位舟子姿态各异,你觉得雕刻家仅是为了多雕刻一些人和事物来显示他的技艺高超吗?那两位舟子起什么作用呢?

1. 本文语言平实、洗练,特别是摹写舟中人物情状,画相结合的写法,不只貌似,而且传神。例如:写苏东坡与黄右手执卷端,左手扶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这令人不只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段,又是极细腻的文笔。写佛印是“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突出了这个出家人形象的特征,与读书人苏、黄
这些描地感到核舟雕刻技艺的精妙,使读者深为赞叹。
开头,概述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出“核舟”所雕刻的内容。第一句就介绍这位“奇巧人”及其“奇巧”的所在——在很小的木头上能雕出各色各样的景物,而且形神毕肖,第二句点明“核舟”所雕刻的内容是“大苏泛赤壁”,为下文张本。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3..写舟子的表情和动作,两个舟子的神情一个“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