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钱造佛寺的功德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20:50:39

功德的多少不是取决于你捐了多少,而取决于你的目的和能力。

好比帝王兴建了很多佛寺,但是这些付出对他来说只是九牛一毛,更不需要他亲自付出努力。他的功德,不如一个身无分文的人为寺庙添砖加瓦来的多。

有的人知道自己有劫数,便到处做善事,希望化解,也许他付出很多金钱和努力,但是他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他的功德,不如一个路人给乞丐一餐饭食来的多。

功德的大小 不是看钱数 而是看发心

以前曾有贫穷的女子供灯 其他灯烛全熄灭了 而她供的灯一直不熄 这就是发心的纯净---这样的发心 功德非常大 如果捐钱造佛寺 同样是如此纯净的发心 那么也是功德很大的!!!

还有一个女乞丐 恭敬供养佛一碗馊了的汤 --那是她唯一拥有的东西 佛陀不但喝下去了,也是很赞叹她的。

功德的大小 都在心里 包括念经抄经 功德同样产生在心里 也作用在心里。

当然 如果发心仅仅是为了发财、平安等 那么只能得到一时的福报而已,得不到功德。

捐钱造佛寺要是发起那个人不正,身上是邪的,心里想着造佛寺是邪的,那么造出的佛寺就是邪的,你有什么功德?

不要报有功利心去捐钱造佛寺

有极大的福报,没有功德。

《六祖坛经》 决疑品第三
公曰:‘弟子闻达摩初化梁武帝,帝问云:“朕一生造寺度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摩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圣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造寺度僧,布施
设斋,名为求福,不可将福便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

师又曰:‘凡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於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若觅功德法身,但依此作,是真功德。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
自修身是德。善知识!宝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