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偏关于近三年中国保险市场现状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21:42:58
最好是06年至08年的.

中国保险市场现状

  据有关媒体介绍,国外各大保险公司均看好中国保险市场,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处女地。朱总理访问英国期间,对方把中国开放保险市场当作一个主要议题来谈,一些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甚至把在本世纪末拿到一张中国保险业的准入证视为头等大事。但是,当各国都在注视中国时,我们国内的保险现状却不容乐观,不少人对保险业的现状持否定态度。民族保险业,面临生存考验。

  第一、中国的保险市场,尤其是人寿险市场应尽快渡过婴儿期.婴儿期,是一个不成熟、易死亡的时期。众所周知,中国的保险业仅有百年的历史,但在这百年中,中国人自己规范地运作时间却很短。建国前,是外国人占据保险市场,建国后,是一家天下,在计划经济及缺乏竞争的情况下,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在起步阶段就存在着各种不足,尤其是文革期间又停办保险,所以,从严格的角度看,中国的保险业还处在婴儿期。中国的民族保险业处在一种少专家、缺经验的状态下,这种看似悲观的观点可以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人员结构中看出。在一些老公司里,人员结构远未达到专业化、年轻化和知识化;而在一些新公司里,虽然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相对较高,但专业知识并不高。也就是说:一个数学博士并不一定是一个跨行业的人才、一个优秀的保险人才。如果不能快速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中国保险业就难以渡过婴儿期,就有夭折的可能。

  第二、中国保险市场现状需尽快改变

  保险业的一些人士有这样一个看法,中国的保险事业很难干,不少人是过一天算一天,其中部分人把保险业所遇到的难题归于大众,认为中国大众的投保意识差,只知存钱,不知买保险,只看到营养品的重要却看不到保险的重要。笔者认为,责任不能由大众来承担。应当看到这样的事实:中国的不少人都有自己管自己钱的习惯,当年办银行的人是上门找人存钱,而今天,老百姓不用谁去提醒,自己就把钱存在银行;当年办女子学堂的人是挨门挨户地做工作,有时还要被骂,但他们却没有退步,才有了那么多的女子走入学堂。今天,保险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应允许国人对其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关键是我们如何做,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大众认识到保险能给其带来的好处。换句话说,老百姓对保险有看法,其中主要原因还来自保险业。

  各家保险公司大多存在着人员培训期短,专业知识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