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慈悲为怀的理论依据?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8:28:28
就是说佛教因什么而倡导慈悲为怀

“予乐为慈,拔苦为悲;”

以下是末学自己的理解:
1 一切众生悉有佛性,而因迷沉沦生死苦海;已悟圣贤,自身已离生死,不忍众生之苦,愿众生也能如自己一样出离苦海,因此而生慈悲心;
2 一切佛子,初发心时,皆有“众生无边誓愿度”之愿,若无慈悲心,则此愿成为虚妄;若无此愿,不可能证菩提;随此“诸佛通愿”而生慈悲心;
3 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互为父母、子女、眷属、敌人等“冤亲债主”,信入佛教后,知道这个道理,当视众生如父母、子女(素食也有这个原因),因此而生慈悲心;
4 若无慈悲心,无始劫以来所造无量恶业则有“冤情债主”索债、偿命等;因而障道;修行中种种障碍常因此事;知错而该,忏悔罪障故,当生慈悲心;
5 众生如根,佛菩萨如花果;若无众生,也无佛道可成,一切诸佛在未成佛之前的修行中,必须摄受众生而成就佛土;于无量世与众生结缘,因而予乐拔苦、“随顺众生”,(参阅《普贤菩萨行愿品》),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
6 无有慈悲心,必与贪嗔痴三毒相应,心性刚强,是为“难度”之人;必然福德善根浅薄,而罪障深重;岂有成道之理!

生慈悲心,可得心性调柔,可得柔顺忍,可积累福德资粮,可除贪嗔痴,可消罪障;种种福德难以详说。而以慈悲心度生无尽,本为菩萨行;一切佛子当生慈悲心!

南无常住十方三宝

去医院自已看...

你自己就挺残酷的,回家自己好好领悟吧~

佛教中的许多经中,都是讲孝道。如弟子规。地藏菩萨本愿经。既然讲孝道,就应孝敬长辈,尊敬师长。那就是要有慈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