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18:34:15
这是我们的作文!!!!!!!!

说一下民间的另一种说法,大家不妨大家听听,交流交流~
石景山的位置,在首钢院内。为什么叫石景山,传说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此地,经书被雨水打湿,情急之下,将经书摊开放在小山上晾干,而此地就是位于首钢院内的那个小山。 原名叫石经山 湿经山 取名为诗经山,石景山由此而来。
北京日报是这么说的:“石景山上的孔雀洞应当是藏经洞”,市文保协会的李新乐、翟连学、门学文把他们的论证结论告诉了记者。

据考证,首钢院内的石景山有9个名字,如石经山、湿经山等,至今在山上留存了400年的碑刻中就称之为石经山等,这些地名与石经暗合。

有人说孔雀洞是因为形状像孔雀而得名,实际上孔雀洞名字的由来与佛教相关,孔雀王是佛教的护法神,而起这样的名字是寄希望护法神保佑所藏石经万载永存。石景山孔雀洞在半山腰,石室达不到20平方米,石室的样子很奇怪,属金刚宝塔型。“这样的布局构造表明下面很可能有藏经,法门寺地宫也是这种格局。”门学文告诉记者。而最有神秘意味的是石室中的石佛,明显属于唐代风格,但石佛的手指却指向下方,这是否意味着地下是真正藏经的孔雀洞呢?

是谁在石景山凿洞藏经,现在这些经书还保存完好吗?三位研究者告诉记者,有资料表明,石景山孔雀洞藏经是幽州卢龙两节度使刘总所刻,但刘总本人杀父杀兄口碑很差,他藏的石经应当很难留下来,加上明朝嘉靖皇帝大规模灭佛,石经保存下来的可能性很小。三位研究者说,《佛说菩萨本行经》末尾提到了“马鞍山洞”、“京西三十里小石经”和“卢沟桥东垠”等一些藏经地点,结合京西南云居寺大规模藏经情况,这些说明古代京城应当存在一条藏经线路。这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的考证。

传说与西游记有关,唐僧师徒取经回来,遇到一条大河过不去,正好一只老龟驮他们过河,可是师徒们忘记了,他们去取经的路上答应老龟一件事情,忘记问佛祖了。最后老龟把师徒仍到水中,等师徒上岸后,看到一块大石头可以晒干被打湿的经文,等到他们收拾好晒干的经文走后,大石头上留下“石经山”三个字。后人叫习惯成“石景山”,这就是石景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