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不倒》阅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04:59:03
精神不倒

①永远不会忘记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的那场火灾,大火夺去了320条生命,其中有288个花朵般的孩子。火灾发生时,数百名中小学生拥挤着向外跑,有的老师置孩子的生死于不顾,只顾自己逃离火场。而克拉玛依八小学三(2)班的班主任孟翠芬老师,却一直在组织学生们撤离,后来被毒烟熏倒在地,就在倒下去的瞬间,她还不忘护住两个没来得及逃离的孩子。她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孩子,最后,她的身体被烧焦了,可她身下的两个孩子还有一个活着!

②在灾难面前,高尚的精神与卑劣的灵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死去的那个孩子的家长看到这个场景,深情地说:“在学校,把孩子交给您,我放心;在地下,我的孩子跟您走,我仍然放心!”

③事后有人建议为死难者和苟活者同时树碑,为死难者树的是精神的丰碑,为苟活者立的是耻辱的柱子。让人们永远记住那些名字,用心的天平去衡量,哪些人该名垂千古,哪些人该遗臭万年。

④在我心中还珍藏着另一个故事。加拿大科学家斯罗达博士正与同事们研究和试验两块被放在轨道上的浓缩的铀对合的临界质量,就在这时,他拨动铀块的螺丝刀突然滑掉了,两块铀迅速接近,并爆出可怕的光。这就是原子弹的核,只要合到一块,瞬间就会超过临界状态发生核爆炸。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斯罗达临危不惧,果断地用双手掰开马上就要滑到一起的铀块,从面避免了一起极其可怕的核爆炸。而他自己却因此受到致命的高剂量的核辐射,最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加拿大政府为了表彰他对人类所做出的贡献,把他誉为“用双手掰开原子弹的人”。

⑤人总是该有些精神的,那些高尚者的情操,无论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都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一次全新的洗礼。我相信,一个有精神的人会被人们永远铭记,一个有精神的民族会永远屹立不倒!

问题:
1.选文第③段中,“苟活者”一词的含义是( ),这个词和第②段中( )一词在含义上是相近的,具体就是指那些( )。
2.斯罗达只能用手掰开铀块的原因是( ),文中集中体现他崇高精神的词语是( )。
3.“瞬间”是一会儿的意思,作者在①④两段中分别运用了这个词语,这个词语

我很理解你,不过我已经尽力而为了。希望下面的资料对你有帮助!

议论文阅读
【考查要点】
在整体上,考查的重点是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如分析、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对全文中心论点的辨析、判断、提取、归纳,对全文论证结构的梳理、划分,对全文论证方法的辨识、理解,对全文论据类型的认识、分析,理解文中的表现手法如语言特色、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结合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看法或感想等等。
在局部或细节上,概括文段的大意,分析文段的思想内容,分析文段的层次结构,快速辨识文段的中心句、关键句,理解文段的论证方法或表达手法,提取与概括文中的论点,品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体味、理解关键词语与重点句子的含义及表达作用,等等。
【知识疏理】
1.论点、论据、论证、驳论方面的知识。2.全文中心论点的判断。3.全文结构与议论的层次性分析,用提纲概括全文每层次论述的大意。4.全文分论点的表现形式与层次性,编写段落提纲。5.全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段的中心句的理解,段意的概括。6.论证的要点和层次。7.全文中论证方法的使用。8.正面论证与反面论证。9.驳论点的写法与驳论据的写法。10.句子的哲理含义的理解,长句的理解,段中的句序。11.句式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12.设问和反问的作用。13.句中感情色彩鲜明的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试题特点】
题型以填写简答题为主,少有选择题。填写简答题的出题角度比较丰富,填写、概括、答问、解释、阐述、自由表达等为主要出题角度。大多数选文都设计有开放式、迁移式的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