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分支,他们之间是怎么演变的,有什么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01:34:44

佛教的发展分支可以分为3个阶段。原始佛教阶段,部派佛教阶段以及现今的南传,北传,藏传阶段。

  分裂传说
  「律藏」第二次结集,对于结集以后教团分裂,没有记载。依后世的史传南传《岛王统史》、《大王统史》记载,西苏纳加王朝迦罗育王治世,对于此次结集事议不满的一万名比丘,曾另行结集。遂使教团分裂倾向保守的上座部,与倾向于进取的大众部,此名为根本分裂。依北传,根本分裂原因则是大天所提倡五事,1.余所诱、2.无知、3.犹豫、4.他令入、5.道因声故起。这是对上座部的最高觉悟者「阿罗汉」的非难。大天于布萨之日,将五事以偈诵出,因而引起僧伽诤论,仲裁此事的国王将上座部移往迦湿弥罗。上座部与大众部根本分裂。原载此事的《大毗婆沙论》》没有记载事件的年代及当时治世国王名。在世友(波须密多罗)所著的《异部宗轮论》〈《十八部轮》、《部执异论》、藏译《异部宗轮论》〉中所载,此事发生在佛灭后一一六(或一六○年)年,为阿育王执政的时候。又真谛译《部执异论疏》与《婆沙论》有出入的传说记载。其它,清辨的正量部传承,为佛灭一三七年难陀王统的摩诃波陀治世。又同是清辨的上座部传承,为佛灭一六○年孔雀王朝阿育王治世,〈舍利弗问经〉「大众部传承」记载为佛灭后二○○年以前(孔雀输迦王)。有关分裂的传说,南北传说年代不一。又依南传,大天是在第三结集后在南印度布教的长老,依佛音的《论事注》,五事是大众部的支派「案达罗派」。又,北传也以此为大众系诸派之说。因而推究,属大众部之支派的大天与五事传说,和根本分裂的传说相结合,再以说一切有部之诸事,反映出来的就是《婆沙论》等传说。
  第二次结集的发端,据说起因于比丘们接纳受金银的问题,此项事件包含在十事内。因律的条文是佛陀规定的,已制定的规则,不容废除。随社会的变化,于是有条文上附加条件而不抵触规则的「净法」产生。第二结集所见十事提倡,视为主张上附加细节的净法,在违法行为中找出合法性,而采取宽大立场的持法者与采取严格立场的持律者之两集团的抗争。
  又大天五事指出上座部所崇尚理想果位「阿罗汉」之不完全,主张对律的净法的容纳,可以视为持法者对持律者的非难。两种传承,是由持律者与持法者彼此抗争所形成的。可推想教团在初期就有倾向保守与进步的两派存在,他们的抗争渐成表面化,发展成为相互间不能融和的两个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