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禄当年为何离京?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14:27:58
荣禄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荣禄为何事忤逆慈禧,有人知道详情吗?

荣禄是戊戌变法时期举足轻重的人物。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他与戊戌变法的关系很少争议,一般都接受康、梁等所下评论,以为荣禄始终是站在变法的对立面,并在后来的政变中扮演了元凶的角色。
通过分析荣禄与变法的关系,以及政变后的活动,认为荣禄并不反对变法,只不过不赞成康梁的变法,遵循的是另一条变法思路。在戊戌维新期间,康梁的身份主要是言者,即思想家、鼓吹家、宣传家,他们希望中国迅速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形容当时的中国为一败坏已极、日久失修的大厦,不仅急宜兴修,而且应全行拆卸,然后重奠根基。因此,需要用雷霆万钧之力,罢黜旧臣,任用新进,从根本变起,首先改变法律、官职,然后将变法在各个方面全面铺开。而荣禄是变法时期统治阶层中的一员,虽然他也认识到唯有变法才能使中国摆脱危亡,但身为实负其责的政府大员,在推行变法的权力、步骤、内容等方面与康梁不尽相同。早在光绪任命林旭等四人在军机章京上行走时,荣禄就致信林旭,主张变法改革以补偏求弊下手,不在遇事纷更。(注:荣禄致林旭,见清华大学图书馆藏《荣禄函稿底本》第三册。)政变后荣禄在一封给伊藤博文的信件中,认为中国应以整军丰财、力图自强为急务,但中国“积习相仍,骤难移易。譬之起虚弱而仁痿痹,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并以此评价政变事。而且荣禄认为“中国非真不可为也”,(注:汤志钧著:《乘桴新获》,187~188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关键是要有正确的变法次序。

一、荣禄是反对变法的吗

把荣禄归入反动顽固派陈营,认为荣禄是旧党中坚决反对维新变法的元凶,这一看法最早由康有为及其门徒梁启超等人提出。(注:如康有为说荣禄在维新时期守旧、日攻新政,并把政变后的荣禄比作王莽、司马昭、肃顺等奸雄。梁启超致日本外务省官员信件中批评荣禄奉行守旧政策。)既然是由公认的维新领袖作出的评断,那么后来的研究者当然很少怀疑它的权威性,所以这个问题在近百年来没有引起太大的争议,虽然也有个别研究成果指出荣禄也有倾向变法的一面,但认为这只不过是他一生中非常次要的部分,对荣禄的评价仍要以其镇压维新运动为主要依据。

荣禄真的如康有为等所说,是反对维新变法的吗?本文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这种说法是值得高榷的。

既然荣禄“日攻新政”,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