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透镜成像求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8:09:19
光学黑箱中有焦距都是4cm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各一只,凸透镜主光轴CC′如图所示。一条光线对准凸透镜焦点射入黑箱,折射后对准凹透镜焦点方向射去,经凹透镜折射后从黑箱射出。请完成箱内完整的光路(画出透镜、光线、凹透镜的主光轴和焦点)。

图贴不上,网上有

网上有你也得说在哪啊~
没图,又不知道两个透镜位置关系等等。。。
没法做!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1)认识透镜

这部分教学需要1个课时。

教材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凡尔纳小说入手,介绍了透镜的种类。并通过“博士”用冰取火的描述,引入了焦点和焦距的概念。需要强调,教材中将焦点定义为平行光能量的聚集点,突出了焦点的实质。如果阳光充足,应该组织学生到教室外,找一找透镜的焦点,实际测一测凸透镜的焦距,经历焦点和焦距概念的建立过程。

用冰取火的故事有很多版本,介绍中国古代的“冰燧取火”,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的演示实验设计很巧妙,特别是用手电筒产生平行光,通过烟雾来显示光路,把光束立体化,能够从前后左右不同方向,三维显示透镜对光束的作用。对实验进行总结,得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结论。

这个具体形象的全景演示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学生认识凸透镜成像留下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实物基础。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老师应引导学生将光束抽象成光线,用图4-5-5来描述透镜对光的作用。

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教学中不要求深入介绍,对主光轴、光心等概念也无需定义。只要求通过对图4-5-6的分析,知道透镜成像是由透镜折射光线形成的。

(2)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完成这个探究需要1个课时。

关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既有过程性要求,又有终结性要求,即学生要经历实验探究的学习过程,同时也要知道这个规律,并了解这个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这是一个有明确步骤的指导型探究,实验的步骤较详细,实验过程的指导较为具体,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研究方法,形成正确的结论。

图4-5-1 明亮的窗户在纸上成的像

2.实验探究中应注意几点:

(1)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探究课题是在一定情境中提出的,教材中的情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案,老师亦可以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明亮的窗户在纸上成的像(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