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和汉朝礼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8:12:23
主要是帝王的,该怎么区分?最好有图
关键是区别,区别!
如何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两者的不同呢?

帝王官服

5000年的服饰花色繁多,变化万千,数不胜数,应从哪里说起呢?我们就从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成为贯穿数千年来礼仪制度主要成分的帝王官员礼服谈起。

商周时期的礼服,代表当时最高级的服饰式样。衣服有长及足部的长袍,也有分为两截的上衣下裳。衣,一般是窄袖、紧口、领子缘有宽边,以对襟为主,也有偏衽的式样。裳是长齐小腿的裙子。腰间束带。腹前悬挂一块长方形的黼黻。当时没有裤子。只在小腿上缠绕裹腿,古人叫作行滕,或邪幅。脚上穿各种质料制的鞋子。头上戴的,是贵族男子专用的冕、冠、弁等头衣。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要加穿各种兽皮制成的皮裘。贵族的礼服大多是狐皮裘袍,特别是白色的狐裘,极为珍贵。贵族们为显示礼仪,就在毛裘外面罩上丝织的锦衣,叫作裼。有时在裼衣上还可以再加上一层外衣,叫作正服,这是在重大礼仪中穿的礼服外衣。 西周宗法礼仪制度的形成,不但确定了尊卑上下各个等级的不同服装式样。而且要求随着不同的礼仪换用不同的服饰。

周代的帝王礼服由衮、冕、黻、带、裳、幅、舄、衡等服饰组成。衮,是绘制上或刺绣有各种图案的彩色上衣。冕,是帝王戴的顶上有平版的冠帽。黻,又叫蔽膝,是腹前悬挂的长方形织物。带,指用皮革制作或丝线编织的腰带。裳,是下身穿的长裙。幅,又叫邪幅是缠在腿上的布带。舄,是金线和红线编织的厚底鞋。衡,是用来固定冠冕的头饰。

帝王礼服的装饰品和专用花纹,大概也是从周代开始有了具体规定。帝王的服装花纹共分成12种。如有龙纹、山纹、华虫纹、宗彝纹、藻纹、火纹、粉米纹、黼纹、黻纹。这些花纹,只有在天子的服装上才会全部出现。诸候们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的服装上可加上粉米纹。

经过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废除了原有的六种冕服,仅留下一种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时使用。因为秦人根据五行学说认定自己符合水德,水与黑色配合,所以秦代尚黑,从帝王到平民都穿用黑色服装。秦始皇对旧礼制进行了彻底破坏,使得到了汉代初年仍没有统一的礼服、制服。

西汉的官服,只不过是一种长袍而已。而且是一年到头都穿黑色的袍服。官服相同,只能靠冠帽来区分官职的不同和高下。不同的官员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