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西域各族人民如何开发当地资源,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2:11:54

西汉时期主要的西域民族有。楼兰(鄯善),且末、于阗、莎车等国,在塔里盆地的南缘,为南道诸国。盆地的北缘有,焉耆、尉犁、龟兹、姑墨、疏勒等国,为北道诸国。基发展水平不一,文化信仰不一。有的城居,有的逐水草而居(游牧)。根据考古资料表明,当时的西域生产水平远不及西汉发达,但是因为西汉的打通了原始的丝绸之路,使得西域在汉的交流能加深,也使得现在的人们可以得知一些当时西域的情况。
当时西域各国,大多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农作物来生存,游牧民族的存在犹可表明西域人靠天吃饭的生活状况。但是,根据史料,及文物可以发现,西域也有很多发达的铁制品等等,据考证:是用农作物等资源与汉交易而来。
而且,在西域各国同汉一起消灭匈奴之后。经济文化的交流日益密切。西域的葡萄、石榴、苜蓿、胡豆、胡麻、胡瓜、胡蒜、胡桃等作物,陆续向东土移植。西域的良马、橐驼、各种奇珍异兽以及名贵的毛织品,也由西域源源而来。佛教及佛教艺术也经由西域传入东土。中原地区也向西域传送了大量丝织品、金属工具。并把铸铁,凿井的技术传到西域。
从以上资料可以知道,当时的西域人已经可以初步的利用自然资料。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我想大多应该受到佛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