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希文化对欧洲小说的影响 要举例的 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1:04:36
举例说明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 原现代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任选一个】
举例说明欧洲小说情节演化的模式
越详细越好 谢谢了 请发到我的邮箱276218944@qq.com.cn

东方的希伯来文化和西方的希腊文化,开始时由各自不同的道路发生和发展,但到了双方的晚期,却接触频繁起来,互相斗争又互相吸引,终于结合而产生了一种新文化——基督教文化。

从亚历山大帝东征(公元前336年)以后三百年的希腊文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成风,希腊语成了中东和地中海沿岸的通用语,希伯来学者把自己的经典翻译成希腊文,也有人用希腊文写书。这是早期的希伯来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在这样的长年累月形成的文化沟通当中,自然而然的在政治、经济、文学以及宗教信仰上,早期的欧洲社会渐渐被希伯来人带来的文化所俘虏。在对西方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来看,文学似乎首当其冲,被来自希伯来民族的经典著作《旧约》击中,呈现出光芒四射的繁荣时期。

但丁的《神曲》是中世纪中期西欧文学的光辉总结,又是新时代的曙光。这部使用人民口语和严格的诗律写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史诗,是希伯来,基督教文化的结晶,反映出中世纪整个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其中基督教文化方面已开始显露出后来的文艺复兴的革新气派,它的美学价值和认识价值也是耐人寻味,探求不尽的。

新兴的日耳曼民族史诗如《尼伯尼根之歌》、《埃达》、《罗兰之歌》、《熙德之歌》、《伊戈尔远征记》等多受基督教的影响。例如《罗兰之歌》的主题思想是忠君爱国,而事件又被写成保卫基督教的教徒讨伐异教徒的战争。《熙德之歌》表现宽容的骑士精神,为保卫基督教而战的思想。马克思说:“《伊戈尔远征记》全诗具有英雄主义和基督教的性质,虽然多神教的因素而表现得非常明显。”

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是一件事物的脸面,都是反对天主教教皇实力跋扈的。恩格斯把宗教改革的领袖马丁·路德称为“文艺复兴”巨人之一。可见,希伯来民族所创造的文化的各个方面,通过基督教的承袭,深刻地渗进了西方文学之中。

17世纪的大诗人弥尔顿用希伯来神话写了史诗《失乐园》,用希伯来传说参孙的故事写了悲剧诗《力士参孙》。班扬用圣经的语言和比喻写成长篇小说《天路历程》,悲剧大师拉辛用《旧约》故事写出《以斯贴记》和《雅她利娅记》。18世纪大诗人歌德写《浮士德》时,借用了圣经中《约伯记》的部分情节和写法,写神学博士浮士德在翻译圣经时,把“太初有道”译成“太初有为”,表现日耳曼民族的实干精神。1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