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5 15:33:30
闻诸先辈云: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元度乃得免罪.

(1)要翻译!!!!!!

(2)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为什么将屡战屡败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
问题我是知道的,主要是翻译~~~~~~~~~~~~~~~~~~~~~~~~~~~~~~~~~~~~~

曾经听那些先辈说过,平江人李次青字元度本来是一个书生,根本不知道领兵作战。曾国藩命令他领兵作战,每打一次仗便败一次。曾国藩很生气,准备写奏折弹劾他,在他的奏折上便有“屡战屡败”这样的词语。后来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一个叫做李缓颊的人,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意思便变得大为不同。于是元度因此才被免罪。

屡战屡败:指作战不利,总是战败。战术、战法有问题。
屡败屡战:不怕失败,战斗到底。意志顽强,值得赞扬。

差别是相当的大。

“屡战屡败”会传达给人失败和痛苦的感觉,而“屡败屡战”则带给人希望。
“屡败屡战”表示有恒心,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不气馁,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精神. 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执着与不屈。
“屡战屡败”,表现的是一个人的失败,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屡败屡战”突出的是一个“战”字,说明战者勇猛,次次战败,但是次次重来不肯认输。
“屡战屡败”突出的是一个“败”字,说明战者无能,次次战败,让人产生对其能力的极大不信任。

翻译我记不得了,貌似学过
屡战屡败:每次大战每次都失败
屡败屡战:每次虽然都失败,但是失败过后依然再战
道理就是 :永不放弃,不想困难低头,一种坚持

屡败屡战

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别的人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第一人。意即:一生中对国家有功,对民族有道德表率作用,对自身的信仰有新的思想见解贡献。
这句话是在他和太平天国作战初期,由于初次带兵,他又是一介书生,屡次败于老对手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甚至在洞庭湖曾经想透水自尽后有感而写。
“屡战屡败”突出的是一个“败”字,说明战者无能,次次战败,让人产生对其能力的极大不信任。
“屡败屡战”突出的是一个“战”字,说明战者勇猛,次次战败,但是次次卷土重来不肯认输。
昔日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雄,刘邦只是在垓下之役才赢的关键一战,其屡败屡战终成大统为世人所称道!后世的毛泽东,一败长沙、再败瑞金、败湘赣,丢延安失皖苏,但屡败屡战,东北一役扭转乾坤,铸造共和也是这一精神的完美体现。

曾国藩率湘军讨伐太平天国初期战势失利,幕僚人员写的报告中提到战况是「屡战屡败」,时曾国藩改为「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