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赏析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2 08:46:37
我要的是他整个诗集的赏析,不是片段!

曾经见过他(泰戈尔)的一帧照片,是一九二四年四月访问中国时,和当时一些知名作家的合影。长长的胡须,忧郁的眼睛,和善的面孔,如同我们熟悉并尊敬的一位长辈。而他的作品,无论你什麽时候打开,也不论翻到那一页,你都能瞬间进入那种感觉,”泰戈尔的感觉”。他为读者所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於爱的光明世界。《园丁集》、《飞鸟集》、《渡口》、《爱者之贻》似乎是一盏盏明亮的灯,不知让多少失意者感到一丝温暖和感动。”散文和诗,於我来说,是亲姊妹,而不是婆婆和媳妇。”于是乎,他把小说、评论、书信揉合到散文诗中,更使作品带有丰富多采的外貌形式。《甘露》好似一篇小小说,《剧本》则是一篇戏剧评论,《洗衣女》犹如一篇人物素描。这种多体式散文令人耳目一新。就像给平淡无味的散文加点盐,泰戈尔的文章愈读愈有情致。爱情、欢乐和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如同一部交响乐中的主旋律,倏高倏低,且急且缓,让你原本平静的心情不自禁地随拍跳跃。
不仅仅是散文时,他的随笔同样让人爱不择手。“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是要认识它,还要承受它。依赖知识,我们可能会变得强有力,然而,只有依赖同情,我们方能获得完善”怀着一颗同情的心,他在《一个艺术家的宗教》一文中提出“艺术家应该提醒世界”的观点。即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应敢于宣布自己的信仰是永生不灭的“是”,相信有笼罩并渗透大地的理想,它是万物寓於其中并在运动的终相真实。在回答“艺术是什麽”时,他认为“艺术即人的人格”。在他看来,艺术的功能在於建造人类“真正的世界”—生气勃勃的真与美的世界。把艺术升华到人格的高度,这在今天看来仍具有非凡的意义。一个艺术家若没有高尚的人格,充其量不过是“伪艺术家”而已。泰戈尔以他自身的行动证明了他无愧于“印度诗圣”这个称号。只有人格与艺术相结合,道德与才华相统一,才会赢得后人的尊敬和纪念。鲁迅、朱自清、巴金等名作家之所以受人仰慕,缘由于此。
每每阅读泰戈尔的作品,总有一种舒畅无比的感觉,似乎一股清新的风拂过我们的脸。在他面前,任何欺骗和隐瞒都逃不脱那双锐利无比的眼睛,还是让我们坦诚些吧,因为到最后我们才会突然发现,欺骗的往往是自己。我恍惚觉得这位大胡子老人就坐在我的对面,静静地看着我饥渴般扑在他的书上。读倦了抑或遇到不解的难题,他便微笑着、语调平和地做着回答。这真是阅读者的幸福。
与泰戈尔对视,你会惊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