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王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3:05:20
什么是“左派王学”???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很有影响的!!

就是王阳明的心学中的左派

嘉靖、万历年间,明代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变化相应地引发了思想界的变革,市民阶层要求冲破封建桎梏、争取人格独立,以王艮、颜钧、何心隐、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应运而生,成为一批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这一学派的门徒多来自劳动阶层,如樵夫、陶匠、农民,他们的活动接近劳动群众,反映他们的思想愿望。“王学左派”代表人物就是王艮。王艮提出“百姓日用即道”,主张从现实生活中寻求真理,从日常生活中贯彻封建伦理道德,肯定人民由于生活需要而提出的物质要求,认为饮食男女的人欲就是天性,

这种观点包含有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平民思想,它崇尚人性,反对封建禁欲主义的说教。强调身为家国天下的根本,以“安身立本”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明白地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就是“正身”。正身应人人平等,包括统治阶级在内,概莫能外。这样的观点,与那些封建统治者只要平民百姓“正心”,而他们却可以为所欲为的观点有着天渊之别。

在“王学左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李贽的思想里已经出现了唯物主义的因素,李贽在当时被人称为“异端”之士,他猛烈地抨击封建礼教,认为穿衣吃饭的问题即可说明,这是人生最基本的自然要求,因而“道”不在于禁欲,而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和追求物质的快乐。

“王学左派”的代表人物王艮,字汝止,号心斋。他家境贫寒,只上过3年学,后跟随父兄在煎盐的亭子里干活。靠刻苦自学,王艮终于成为一名儒学大家,并形成了一种不重师教而重自得,不守章句、不泥传注而好信口谈解的平民学风。

王艮原来叫王银,据说王艮在拜王守仁为师时,王守仁认为他有些高傲,个性太强。为了使王银今后能谦虚谨慎,注意克制自己,就把他的名字“银”,改成了一个带有静止意思的“艮”字,从此就叫王艮。

王艮38岁那年,他从别人处了解到王守仁的思想,便去南昌找这位心学大师请教。结果,一番问对,王艮被王守仁的理论所折服,只好拜师称徒。可回头一想,王守仁的思想中也有与己不合之处,便后悔了。第二天早上,见到王守仁,便直言拜其为师有些轻率之意。王守仁一听,高兴地说:“你不轻易地相信盲从别人,太好了。”两人便展开论战,直到王艮心悦诚服。王守仁事后对门人们说:“当初我手擒叛贼朱宸濠也没有今天激动呵!王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