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馒头怎么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09:53:45
;“三个馒头怎么吃?”——是关于中美基础教育的趣谈。
那是1999年,在北京举行的一次国际教育会议上,美国某教育基金会主席霍曼与上海教育科学院副院长顾泠沅教授幸晤。霍曼先生真诚地说:“我们美国基础教育没有搞好,要到北京、上海来学习,中国基础教育为什么搞得那么扎实?”顾泠沅先生也很坦诚,他说:“我们也在反思,基础教育有所扭曲,要向你们学习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霍曼先生说:“学习是互相的嘛!”顾泠沅先生接着讲了一个中国的寓言故事:一个和尚吃馒头,第一个吃完了,不饱;又吃了第二个,还不饱;直到吃了第三个,吃饱了。和尚发表议论说,早知道吃第三个能吃饱,何必吃第一、第二个呀?”霍曼先生悟性很高,他说,这个寓言很精彩,我们美国有位教育家把学习看作三个馒头,第一个馒头是概念,第二个馒头是原理,概念内在的联系,第三个馒头是怎么分析解决问题。看来你们也许在吃第一、第二个,没吃饱;我们认为吃第三个能吃饱,第一、第二个就不必吃了,也没吃饱。看来,这三个馒头很有道理。会议结束后,顾泠沅回到上海,向市教委张民生副主任作了汇报,张主任反问道:你说怎么吃?每个馒头咬一口?第二年,顾泠沅赴美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又与霍曼先生相遇,再次谈起了这个话题。霍曼先生说,在中国是吃馒头,在美国是吃三明治。三明治是把好的东西一层一层夹起来,什么都有一点,成年人的三明治与儿童的三明治也不一样。顾泠沅先生认为,三个馒头确有个平衡的问题。
“清华哈佛哪个水平高?”与“三个馒头怎么吃?”,虽然一个涉及高教,一个涉及普教,但是谈的都是“怎么学”的问题,都是怎样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幼儿园孩子应该怎么学?小学生怎么学?中学生怎么学?大学生怎么学?
“三个馒头怎么吃?”——你的看法如何?

要吃第三个馒头,因为没有前两个馒头做基底,吃第三个也没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第一、二个馒头,只看到表面。

打这么多字,不累
事实总是离不开客观实际,不管外人用什么理,打什么比方,都是客观规律的再现,无聊...

Just do it!!!

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