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上的货币到底指的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4 12:25:24
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不能是纸币,必须是真正的货币,但又说只需要观念上的,我觉得这话很矛盾,哪位仁兄政治学的好的 给我解释一下吧!谢啦!

关于纸币的本质,可从纸币概念的定义中得出。纸币的定义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这个定义包括两个部分——本质和本质特征(现象),即货币符号是其本质;国家发行、强制使用,是其本质表现出来的特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纸币是国家发行、强制使用货币符号,不是商品,当然没有价值。
而货币的定义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商品是有价值的。而纸币没有价值,所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价值尺度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之一。
商品要求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的时候,就需要一个共同的一般的尺度,商品要求实际转化为与自己价值相等的另一种商品,从而需要一个为社会所公认的媒介。
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货币。
但是在用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的时候,它只是一种度量单位,让对方了解到其大致的价值。
例如去超市购物,每个商品下都有个标签标明价格,是多少钱一个单位,这就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这只需要告诉大家,拿多少钱能买到这个商品,而不需要在这个商品旁边放相应的现实货币。例如一支笔2快钱,我们只需要用标签写个价格2元就行,而不需要放两块钱放在旁边。

很简单,所以观念上的货币就是指没有出现现实的纸钞或金银,但是只要对方说了20块钱或者一两黄金,你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钱的数量,这就是观念上的货币。
就像是人和人的名字的关系,当有人说“胡锦涛”,我们就知道他指的是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形象就会浮现于脑海,而他站在我们面前吗?当然没有。
补充:无论是商场上的价格标签,或者售货员口述出的价格,还是不会说话的老太太伸出两根手指意指一条黄瓜两毛钱,都是观念中的货币。

观念上的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它反映的是个体与社会的经济协作关系。
1、实物货币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人们的商品价值观的物质附属物和符号附属物。
2、既包括流通货币,尤其是合法的通货,也包括各种储蓄存款,在现代经济领域,货币的领域只有很小的部分以实体通货方式显示,即实际应用的纸币或硬币,大部分交易都使用支票或电子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