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的地方风格~~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9 10:25:05

一、福建南曲

福建南曲又称南音或南乐,流行于闽南、台湾以及东南亚一带华侨聚居的地方。南曲包括“指”、“谱”、“曲”三大部分。“指”,“指套”的简称,是一种较长大的曲套,它包括了南曲最优秀的曲词、曲调,但在习惯上只作器乐演奏,很少演唱;“谱”是有标题的器乐套曲;“曲”即散曲,是可以演唱的支曲或套曲。南曲的演奏形式分“上四管”、“下四管”。“上四管”中以洞箫为主的称“洞管”,以品箫(笛)为主的称“品管”。“下四管”所用乐器有琵琶、二弦、木鱼、扁鼓等等。

南曲是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在它使用的乐器中,琵琶为曲项横抱,洞箫管长一尺八寸与唐传日本“尺八”相似。近来南曲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除福建、港台外,南洋一带研究南曲的“弦友”社团也为数不少,就连美国也有一所大学的民族音乐学院把南曲列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乐种之一加以研究。南曲称得上是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八骏马》是属于南曲“谱”中的四大名曲之一。

代表曲目:《八骏马》

二、潮州大锣鼓

流行于广东潮安、汕头地区的吹打音乐。乐队中选用了斗锣、深坡、吭锣、唢呐(长杆)、二弦等独特的乐器,因而乐队色彩与众不同。唢呐用麦秆为哨,发音柔和优美,是领奏乐器。打击乐器各有一定的音高,其合奏音响较谐和。司鼓者以轻重缓急的底鼓和刚柔徐疾的手势指挥乐队,并以演奏复杂多变的鼓套充分发挥它的表现作用,是一种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击鼓艺术。传统十八大套乐曲除描写生活情景的《双咬鹅》和《闹鸡》以外,其他均是“正字戏”音乐联奏,如《关公过五关》、《抛网捕鱼》等。

代表曲目:《双咬鹅》《闹鸡》《关公过五关》《抛网捕鱼》

三、二人台牌子曲

流行于内蒙、晋北、河北张家口一带的地方戏曲“二人台”音乐中的牌子曲部分。它经过艺人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加工发展,形成了由慢板、二流水和捏子板联合成的类板腔体结构,如《南绣荷包》、《八音合盖》、《井泉水》等。乐队由笛子(俗称梅)、四胡、扬琴和四块瓦、梆子等乐器组成。在演奏快速的捏子板时,笛子“挑尖音、耍花字、忽断忽续”;四胡声部一字一弓,与笛子融成一体,有“填满腔”之说;扬琴用低领先度重音在强音位置上作烘托;四块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