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与袁绍大战仓亭,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击败三十万大军,谁知是什么阵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1 09:14:53
“十面埋伏”是曹操的重要谋士程昱所献之计。但史上并未有此事。“十面埋伏”是楚汉相争,韩信围歼项羽于垓下所使用的战法。何谓“十面埋伏”若从主体讲是六面,平面不过四面八方。所以构于方位或方向讲“十面”是不通的,有人讲就是设“重重埋伏”,形成口袋阵预以歼灭。其依据是孙子“十则围之”。但从罗贯中神来之笔的描述则不尽是这样。“左右分五队。...中军许禇为先锋。”此段说明,曹军十队各分左右,中军“许禇”是一个“围三阙一”宏观阵形.曹操采用韩信“背水阵”法反击,即孙子“陷亡地而后生”之兵法.使袁军败退时,处于十队攻击.袁军败退往左右两面冲逃是不行的,只有在朝一个方向败退中逐渐被歼灭。这是“十队十面”的微观过程。这时双方兵力,队形和斗志已在一个水平,逃方处于绝对劣势。这里的“十面埋伏”与韩信“十面埋伏”是不同的情况。项羽在垓下已是“劣势对势”的较量及围歼,曹操则相反是以“劣势胜优势”的打击过程。此役从根本扭转了双方军事志势,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所以“十面埋伏”是“围三阙一”的微观应用,或是“多个口袋阵”的组成。也就是在“十次面对面”的连续冲击下歼灭敌军。这个“面”应不是方位和设阵的理解。

曹操的十面埋伏不算是阵形,主要强调的还是许褚诱敌部队的背水一战,击败袁军后,在袁绍的必逃之路上在不同的距离上埋伏了十支部队.每隔一段距离打击袁军一次.如果没有许褚的死战,为但十支伏兵不会发挥作用,就连曹操都可能兵败被擒.伏兵的作用有点类似曹操败退在华容道上刘备三支部队先后截击曹操一样.

韩信的十面埋伏就是把项羽团团围住,让项羽军觉得刘邦军人数众多,从心理上瓦解项羽军的士气,从而可以轻易击败。

LZ都问过一次这个问题了,为什么还要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