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行教育我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给点意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13:13:39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论语》
知道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在知识中得到快乐的人。
有句话风行了好多好多年:学海无涯苦作舟。随便问个中学生,他们都知道这句话,而且都以此为真理,并身体力行。学习是不是很苦?甚至不用做问卷调查,我就可以肯定的说,95%以上的人会回答:是。
去问问刚入学的小学生,你对学习感兴趣吗?凭着对知识的渴望,凭着对新奇世界的好奇,起码有一半的小学生会回答:我感兴趣。
那再问问中考前夕的初中生:你对学习感兴趣吗?随着应试教育的洗礼,恐怕没几个学生的回答会是肯定的。
再去问问高考前夕的高中生,同样的问题,100%的回答都是:我毫无兴趣。
为什么呢?
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应试教育,而应试教育的种种劣行我就不说了。我来说另一个原因:教师。
看看现在的老师吧,有多少是让学生喜欢的老师?10%?有多少是能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特别是对课堂感兴趣?1%?
所以让我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老师。
具体点为什么老师们会导致这个结果呢?我们看看开头的两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很多老师都会说要学好东西首先要对学的东西感兴趣,而至于怎么样才能感兴趣呢?恐怕90%的老师自己都不知道。我说,我知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是关键,让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正是这种快乐,现在太少了,甚至是完全没有了。因为大家都奉行学海无涯苦作舟嘛,我想说,“学海无涯苦作舟”是一句误人子弟的话,我们要做的不是闷着头吃着苦去学习,谁喜欢吃苦啊,逼着自己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这不是白痴吗?以这种方式去学习自然是毫无兴趣的,也是一种恶性循环。还要把这样的做法弄的风行天下,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是不是不苦作舟就学不到东西呢?恐怕不是的吧。比如学习唱歌,很快乐的一遍一遍的练习,然后学会了唱一首歌,我没有苦啊,但我学会了唱歌啊!那可能有人会说,像语言的学习,或者很多高深学问的学习本身就是无趣的啊,我们怎么才能从中找到快乐而不是痛苦的吃着苦去学习呢?这就是我说的关键在老师,具体点关键在课堂。
还是有老师能让课堂变成一件趣事的,还是有老师能把听课变成一

你把教育完全推给老师们,认为应试教育在某些方面的失败完全是老师的责任,这是不是你这篇文章的核心?我问你,你爹妈应该担负什么责任,社会又应该干什么。你认为必须让学生乐才能学好,那你去找那几个人让他们把共振论量子函数讲出个乐子试试。你大概是个高中生,等你为人父母或者从事教育再去谈论这个课题,现在的你,没有资格

我耐着性子看了你的qq空间的前几篇文章,包括你的错误百出的英文日记。我只能说,你还很小,不客气地讲,你还太幼稚了。顺便说一句,我讲授的课程里面包括专业外语,下次课我准备用你的一篇日记作为我课堂上的改错题,特此告知。

袁老师的历史其实学的很烂。

比如,他张嘴就是“(马超说)孟德杀我全家百余口…”。实际《三国志》上记载马超原话是“…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
还扯淡:“岳云手持两柄大铁锤……”。历史记载却是岳云擅使“椎枪”,与“双锤”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种兵器。
再有“徐达因蓝玉案而被赐鹅,吃鹅而死”。实际上,“徐达吃鹅”本来就是清朝人胡编的(解放前这个问题就澄清了),而徐达因死后8年的蓝玉案再死一回的“扯蛋史实”,就更是袁老师本人的“发明创造”了(这个“发明”都足够拿诺贝尔和平奖了)……
——以上3个例子足以证明,袁老师评书听的多,历史书看得不多。

历史以外,袁老师的其他学问也一塌糊涂:
比如,他极力主张ZF将外汇储备分给民众花掉,却全然不知:
1、“外汇储备”根本不是ZF能直接支配的钱!
2、外汇储备根本不能直接投入国内货币流通!!
3、曾经有个ZF将外汇直接在国内花了个精光,但其后果却是“2万倍的通货膨胀”!!!(好吧,前面2个都是经济学范畴。但这个肯定是历史学的事儿了)

所以,就凭袁老师的学问和治学的精神,以及敢于对自己完全不懂的事情张嘴就喷的勇气,我就不敢不质疑袁老师的历史水平~~~

不同意你的最后一段,不知道做什么就当老师?呵,现在的情况更多是不知道做什么就去考公务员吧。我们一直都有一种传统,就是把老师看作是一种神圣化的职业,老师也不过是平凡人,如果中国教育的问题只是个别现象或者是地区性的我们还可以说这是某些老师不称职造成的,但是当这个问题变成全国性的,这就只能被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