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外影视作品都喜欢采用圆满式结局,而我国影视作品却更多喜欢采用悲剧式结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1 15:22:53
国内外的大片和电视剧我看过很多,可却发现这种文化差异极大。国外大片基本都是崇尚英雄不死,英雄抱得美人归,甚至英雄拯救世界的情节。而我国的很多影视作品,特别是历史题材和革命,战争题材的剧,现在到生活剧,励志剧,很多都喜欢采用悲剧式,原因是什么,这样会带来消极影响吗?

好像并没有楼主说的现象,难道《勇敢的心》华莱士老大把脑袋都混没了,
《角斗士》里麦克斯莫斯躺在那只有出的气没有进的气,《泰坦尼克》里一脸白霜的小杰克,都是崇尚英雄不死的表现?

说到底,究竟是采用悲剧还是喜剧结局,还是要看影视作品的受众是谁,什么样的主题就决定了什么样的受众,总不能大家全家总动员去看一部暑期档,结果男女主人公最后双双殉情,那小朋友离开电影院哭的稀里哗啦的,好莱坞片商的口袋还能塞满了吗?

我国的电视作品曾经有悲剧结局的倾向,尤其是八十年代最为严重,最荒唐的例子比如《京都球侠》、《代号美洲豹》,加上的悲剧结尾是典型的瞎胡闹,不过也有的作品就是逼着你加喜剧结尾你也不同意啊,比如《血战台儿庄》《七七事变》。毕竟,这种作品的受众就是应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人,显然来个悲剧结局更符合宣称者的口味

至于消极影响,显然是不存在的,悲剧的作品并不会给人带来什么负面的影响,否则看过莎士比亚大叔四大悲剧的人可能早都想不开辞世了,毕竟,人能从一部影视作品中得到什么,关键不在作品本身,而是其认知能力决定的,否则,就是一部搞笑片,要是触动了某某的心弦,一样可以痛哭流涕

我觉得还是文化差异造成的
西方国家崇尚个人英雄主义,追求自信坚强乐观勇敢的性格,所以他们的文化中多出现楼主所说的英雄拯救世界题材
而我国长久以来以内敛稳重成熟谦虚为最重要的美德,因此个人英雄主义题材的作品较少,并且更愿意刻画个人被时代和社会改变以至于淹没的情节,所以体现在影视作品中,好似是悲剧故事相对较多

我也是一知半解,期待达人解答

和地域、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吧,之前老师跟我们谈,说美国目前是世界超级大国,他们的价值观是和我们完全不同的,电影中表现各种各样的英雄不死的情节,都暗示了美国人的内心,他们同样希望和电影中的英雄一样,在世界之林中永远不倒。
至于国内的影视,也没有感觉到有多悲啊,有很多也是大团圆结尾的。悲剧只是个艺术形式,没什么消极影响的。至于深刻的受众心理分析我就没研究过了。
以上只是我的理解吧。

国外环境理想,国内环境现实。

没有这种区别,孤陋寡闻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