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不营则痛是什么意思?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8 14:31:34
请解释!

中医将各种原因所致痛证从虚、实两大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以脏腑、经络立论,对中医痛证的发生机理进行阐发,指出由于外感之邪阻滞经脉、气滞血瘀经脉、痰浊阻滞经脉、经脉自身挛急等因素引发经络之气的不通;外邪、气滞、痰浊、瘀血、燥屎、虫结等阻于腑道,导致的脏腑之气阻滞不通,均为引起实性痛证发生的机制;气血不足、阴精亏虚、阳气虚损等因素引发的经脉、脏腑之气失荣为引起虚性痛证发生的机理。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两者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
“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痛证的虚实两大病机.
引发实性痛证的病因可以是七情太过、饮食失调、外感六淫、跌仆外伤,或外邪致机体产生的痰、瘀等病理产物,这些病因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体经脉、脏腑之气的正常运行,使经脉、脏腑之气不通,不通则痛.
不荣则痛是指因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气、血、阴、阳虚损,使脏腑、经脉失于温煦、濡润、荣养、舒畅而发生的疼痛。
清代医家陈修园、尤在泾等还设立“不营则痛”“不充则痛”“失养则痛”之说,用来解释由血虚、气虚、肝虚、肾虚等原因而导致的痛证。虽立论角度不同,但不营、不充、失养都可理解为人体脏腑、经络失于荣养的状态,即不荣则痛,仍归属不荣则痛病机理论范畴。

也就是说,LZ所说的“不营则痛”实际上就是指的营血不充足(血虚)而造成的痛症。气血不盛则产生壅滞,滞与不通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气血虚日久会发展成不通,而形成“不通则痛”。所以“不荣”与“不通”不能全然分开,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在痛证的发病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

milighost 讲的好对啊!

黄帝内经里都是这样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