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戒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2 01:24:36

《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逃学,孟母用割断织布机上的布来教育他,不能中途缀学,否则一事无万成。

孟母戒子目录
原文
译文
孟子
启发

[编辑本段]原文
孟母断织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①,乃复进。其母知其喧(xuān)也②,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③,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xuān)矣。
注释:方:正。诵:背书。 辍:中止。乃复进:乃,于是;就;复进:继续背。 喧:遗忘。 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 引:拿起。 裂:割断。失:忘记。复的:又记起来了。
[编辑本段]译文
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一段时间后,接着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告诫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了。
道理:做任何事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
[编辑本段]孟子
名轲,(约前372~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说创始人之一,被世人尊称为“亚圣”。有关孟母教子的故事流传下来还有的还有“孟母三迁”在孟母身上集中展现了中国妇女的克勤克俭,坚守志节的高尚情操,以及在教育孩子中注重“言教”合“身教”的智慧。
[编辑本段]启发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半途而废,要专心致志.这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告诉我们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