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奇心了怎么办,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8 03:38:30
没有好奇心了怎么办,怎么回事?

对于好奇心,如果常常拒绝满足它或对儿童的好奇心关注的每一件事都只介绍一些彼此毫无联系的肤浅的知识,或仅仅顺便稍稍满足它一下,使儿童习惯于这样一种想法:没有必要成为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这一切都可能扼杀儿童的好奇心。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影响好奇心的因素有:

  (1)依恋需要的满足:长期缺乏母爱和环境剥夺的儿童,由于剥夺了早期的母爱和感觉经验,对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有害的,尤其有害于好奇心的发展。如美国对出生后就生活在孤儿院的儿童的研究表明,这些儿童行为异常、冷漠、离群索居(称“社会迟钝”)。

  (2)儿童的情感特征:忧虑的儿童探索行为较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他们喜欢简单而又熟悉的活动容易成功。

  (3)儿童对权威的态度:相信权威的儿童对与自己不同的人、物、地等有偏见,思维死板,难以接受有多种解释的问题,并对抗新的观点。

  (4)新异性:儿童对新异的、复杂的、变化运动的、有多种解释的和自相矛盾的物、地、人感兴趣;但当他们被置于不熟悉、只有陌生人的环境中时,又表现出忧虑。可见,保持新异性和熟悉性之间的平衡,更有利于发展儿童的好奇心。

  (5)操作的机会:如果允许儿童用手自由探索和操作物体,与提出种种限制运动的规定相比,儿童提更多的问题。(操作三维物体比操作二维物体,问题更多,这证明三维物体对儿童更有新异性。)

  (6)交往的机会:无论学前儿童还是小学生,当与成人一对一时,提出的问题最多。3-7岁的儿童,小班级比大班级,能引出更多的问题。

  (7)成人的态度:成人的注意、敏感和支持与婴儿、幼儿、小学生的探索行为成正相关。允许好奇、支持和鼓励好奇并作出积极反应,好奇心更易被强化。

  因此,为发展儿童的认知需要,首先需要一个安全、温暖、民主的心理环境,其次需要不断提示和呈现环境中的新异因素并保持适度,还须给儿童提供较多的机会去探索、操作,与成人交往、询问和得到回答。

  还须不断扩大同类痕迹的数量,以增强儿童对某一个事物的兴趣,从而逐渐将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而不是仅仅对儿童好奇的每一件事物提供一些彼此毫无联系的肤浅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