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僖伯谏观鱼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02:24:37
本文最后一句 “且言远地也” “言”是谁所言?“远地”与上文的意思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我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 请高人解释

隐公五年春季,鲁隐公打算到棠邑去观赏捕鱼。

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如果不能用于讲习祭祀和军事,材料不能用于制造军用器物,那末君主就不必亲自去办理。国君的职责,就是使人民的行为符合法度与礼制的规定。所以,用讲习大事的行动来检验法度的差等,就称为法度;用材料来表明器物的文采,就称为礼制。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礼制,这就称为乱政。乱政屡次出现,就是导致衰败的原因。因此,春猎称搜,夏猎称苗,秋猎称狝,冬猪称狩,都是为了在农闲的时间用这些方式来讲习大事的。每隔三年,还要整治军队,出去举行大演习,演习完毕,再整治队伍回来,到庙堂里饮酒庆贺,祭祀祖宗,清点军用器物。表明器物的文采,分清贵贱的区别,辨别等第伦次,安排少年和老人的顺序,这都是为了熟悉这种表示威仪的礼制的。如果鸟兽之肉不是用于祭祀,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是用于军用器物,国君就不用亲自去猎取,这是自古以来的制度。至于那些山林川泽中的资源,固然都是制造器物所需要的,但那是贱役的小事,有关官吏的职责,不是国君要亲自过问的。

鲁隐公说:“我要去巡视边境。”于是前往棠邑,在那里陈设捕鱼的器具,加以观赏。

臧僖伯托病,没有随从前往。

史官记载说:“鲁隐公在棠邑陈设捕鱼器具。”意思是说,鲁隐公这一行动不合礼法,并且讥讽他跑到远离国都的棠邑去。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1。

臧僖伯谏曰2:“凡物不足以讲大事3,其材不足以备器用4,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5。故讲事以度轨量6,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7,所以败也。故春搜8,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9。昭文章10,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11,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12,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

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13。”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1.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公:指鲁隐公,前7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