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对“有心行善,虽善不赏;无心作恶,虽恶不罚。”是什么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6 20:01:06
佛教不是讲究因果吗?那么行善了,还要计较这个人行善是否有心有预谋吗?我就是想做点善事,这叫“有心行善”吗?就不算行善吗?

还有当人还是小孩的时候(10岁以下),不太懂事,这个时侯做了恶,也算作恶吗?是否以后也要有报应?
susa8113 您的话太深奥了,能给我简单解释下吗?

这是儒家学说,而不是佛家或道家的说法。它的意思是说,判断善、恶与是、非首先要看其动机是否纯正,而不是只看现实的行为结果。

佛家修行是一心向善,从有心到无心,再到“有无俱灭”,进而“所灭亦灭”修成道果。到了这个境界,即无即有,时有时无,有与无已经等无差别。

小孩子的无意识行为也是阿赖耶识的种子造成的行为,也要因果循环中。

第一:只要行善就是好事,行善有善报 是福报。

有心执着的行善也是善行,只是福报没有无心的大。

金刚经云: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我就是想做点善事,这叫“有心行善”算行善。随喜 善心善行。

第二:心上没有还不算恶,但是因果还在。

种下的因还是会起现行。

因果丝毫不爽。

长大后能够忏悔、念佛可消业。

阿弥陀佛

佛家讲思想精神会化为虚无的没有命根的东西,比如草木金石,所以不要太计较佛教的各种末节,思想,要学习它的本质——人的自性创造一切。
善恶因果论,是佛给人讲法时随顺人的心理而呈现出的一种思想。它不是第一义,跟它计较,你就不能够究竟圆满。
所以,有心无心,都不要称赞他(赏是称赞的意思,不是因果报应的意思),在事实上他如果产生了好的效益,自然会有好的果报,当然可以说他行善,只不过是有心行善总比无心行善主动一点,做好事成功的机会总大一点,因为无心只能撞大运了,运气好撞上做成好事,不好可能就无心地做了坏事。但是对于无心的人,我们只能告诉他这是坏的,不能过份责难(罚的意思),因为他已经将来会受报应。
总之,佛经这句话不是否认因果报应,只不过对于因果论不需要太较真,它毕竟不是第一义,行善最多被惊为天人。因果以及众生从来都是由于人心对善恶的判断才有,那么人心的判断不是绝对的,而佛是不做此判断的,佛只是找到思想的根源,了然思想的产生,所以他分析了阿难也就是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分别善恶、高下,当发现自己为下等时自己就成为下等,比如植物。

有心行善 执着于我 只有福德 无缘功德
无心所做 虽不是恶 但也成"过" 皆由愚痴无明所至 恶有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