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的日本社会与本尼迪克特写的《菊与刀》时代的日本社会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22:01:05
比如当今的日本社会中年轻人都不怎么使用敬语了,而《菊与刀》的第三章里却说日本依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度。

我是要写一篇社会学著作的书评,大家多多指教啊,谢谢!

《菊与刀》是40年代写的,虽然作者并没有去过日本,
但是这份报告广泛采访了若干日本人,并参考了若干资料,
并且是在美国政府机构主导下,写来用于制定对日政策的依据,
因此绝大部分资料都是客观真实可信的。

至于当今的日本社会中年轻人都不怎么使用敬语的问题,
中国也过了这么几十年,现在谁还每天给老爸老妈请安呢??

日本投降以后,盟军彻底的推翻了原来日本的等级制度,只是保留了一个象征意义的天皇,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某些特权阶层被推翻了,更多的百姓有了姓氏,
但是直到目前为止,日本的某些姓氏仍然是具有等级意义的,
例如,你在菜市场遇到一位姓“朝香宫”的,
即使法律上社会意义上他都是普通人,但是还是有很多人会不由自主的鞠躬。
某些姓氏在社会中的特殊待遇也算是等级制度的遗存。

另外,等级制度在现代还有另一种硬性的表现,
在日本从小就会被人教育,什么情况下见到什么样的人需要鞠什么样的躬,
15度、30度、90度、还有不同的停留时间,这些都有很严格的规定。

另外诸如穿着传统服饰时的颜色、花纹配饰等;
警察的警衔高低与立正执警棍的角度;
与地位较高的人同行时你所能站的位置;
政府官员级别不同打领带所能选用的打结方式;
运动员级别不同拿运动器材时的手势;
等等等等……

日本人区别等级的地方多的让人咂舌,有很多就是硬性规定,
弄错了就是僭越,很容易受人指责,甚至处罚。
特别在官方场合,很多中国人不知道这些,往往会被人认为无礼!
这就是过去等级制度的现实遗留!

其他的还在日常服装、动作、语言上还有一些细微差别,
诸如吃饭的座位,谁先动筷子之类,我们都可以归为礼节范畴了。

还剩下的那些如敬语之类大多只能算是隐性的等级遗存,
只要不是正式场合,在亲戚朋友之间也越来越少人遵守了。
毕竟日本的宪法还是明文规定“人人平等”
但是政府官员、军队、警察、公司等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