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是因哪两句诗遭杀身之祸的?为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12:30:38
现在就要!!!!!!
急!!!!!!

谢灵运是因“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两句诗遭杀身之祸的

  谢灵运之死原因:
  谢灵运出身于钟鸣鼎食的显赫世家,东晋的大功臣谢安是其曾祖辈,淝水之战的前线总指挥谢玄是其祖父,谢灵运则自幼袭封康乐公。这样的出身和地位,一生不忘朝廷,总想再起腾达,是很自然的。
  谢灵运家族,是支撑东晋王朝的“族阀”。刘宋王朝建立后自然对谢氏家族有所警惕,谢灵运也就被贬出朝廷,去做了永嘉太守。或许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本来喜欢侈谈庄老玄言,忘情自然山水的谢灵运,索性更肆意地投入其中。这样一来,倒真的成就了他,单凭其《登池上楼》中的一句“池塘生春草”,就可以千古留名了。在其大量山水诗赋中,也是常常援引佛道之语,或曰“心放俗外”,“投吾心于高人”(《山居赋》);或曰“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斋中读书》)。这些表白虽大多是有意给世人看的,却仿佛是“弄假成真”,在职期间“肆意遨游”,看起来是不想过问政事了。

  这些表面文章,倒也瞒过了朝廷。宋武帝死后,继位的宋文帝把他请回京城,“唯以文义见接”,也就是说,既然你好老庄之道,诗文也写得好,放在朝廷谈论点文化问题也无大碍。但宋文帝哪里知道,这谢诗人真正希望的却是“自以名辈应参时政”。久而久之,不得志的谢诗人就有些绷不住了,经常“称疾不朝”,似乎要给宋文帝一点颜色。不料,宋文帝也不是省油的灯,又把他罢免出朝,去当临川内史。在封建社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大有人在,有人在宋文帝面前告他“谋反”。这一着,真是把谢诗人逼到了墙角,不愿再“恬淡”下去了。史书说他“遂有逆志”。第一次外放,最多只是说说“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意思是,要进取有为,但无德智可施;想退耕山林,又无力可用。按毛泽东的说法,做“林下封君”,其实是不愿意的,结果只好在模棱两可中遮遮掩掩,无奈自嘲。第二次外放,却是想掩饰也掩饰不住了,竟写出“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这样的句子,其格调离忘情山水已是十万八千里。诗人的内心不再徘徊,直接称颂起秦灭六国后心有不甘的韩国贵族张良(子房)。所谓“韩亡子房奋”,说的是张良18岁为报国仇,在博浪沙用重金雇一大力士,甩出一个60来斤的铁椎狙击秦始皇,结果误中副车。所谓“秦帝鲁连耻”,说的是战国末期,秦昭王派兵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