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旧事阅读题(在线等答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3 23:43:14
延安旧事

尹全生

那是一支挥洒着磅礴气势、辉煌哲思的笔,忽如瑞
鹤乘风,忽如游龙入海,写完了《沁园春·雪》,写完
了《实践论》、《矛盾论》。然而同是那么一支笔,1
9 3 7 年1 0 月9 日夜,却变得艰涩了,如同沉重的犁
铧,走走停停,艰难地在油灯下苦耕———那支笔是在
苦耕一块板结了几千年的刑不上大夫的疆土,更是在辗
压一片连触及都不忍的感情。

当笔杆颤落了一天星斗,当油灯舔着了东方云霞,
一封短信总算写完,末尾是一个苍劲有力的签名,和一
个不能忘记的沉重日子:1 9 3 7 年1 0 月1 0 日。

短信在当天上午转到了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法院
正在陕北公学操场公审黄克功。

黄克功当时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因失
恋开枪打死了陕北公学女生刘茜。

黄克功可以算是红军最早的“红小鬼”了。他没枪
高就参加红军,跟随毛泽东,饮弹井冈诸峰,浴血中央
苏区,九死一生走过雪山草地,是身经百战的毛泽东的
爱将。

参加公审大会的有一万多延安军民。法官、起诉人
、辩护人、观审人……在会场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辩——


杀人者偿命!功勋不能抵消罪恶,地位不是赦免死
罪的理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判处黄克功死刑!
这是法官、起诉人的意见。

一个黄毛丫头的命怎能与一个革命功臣、将领的命
一般分量呢?他伤害了一条生命,可他曾经拯救过多少
民众的生命?日寇侵我中华,大敌当前,对一员战将的
需要难道不足以超越“杀人偿命”的原则吗?这是辩护
人和大多数观审人的意见。

公审争执不休,相持不下。

面对法官,面对民众,昂首挺胸的黄克功眼睛湿润
了。他请求法庭对自己执行死刑,但,希望给他一挺机
枪,由执法队督押上战场,在对日作战中战死!

黄克功的请求,使法官和起诉人哑口无言。

天高云淡,

一1,毛泽东
2,写信人当时怀着十分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
3,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兴趣
二 文章的主题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执政者不徇私情,秉公办案,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被执行者的拥护。
三 题目参考 情与法的抉择 功过岂能相抵 英雄也有落泪时
天太冷我没暖气,就略了,先谢谢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