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化外之民都是指的哪些人啊?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5 23:10:24
什么叫化外之民,都是称呼哪些民族的?历史上是怎样的情形?

化外之民:一般指文化普及低的地区的人

化外: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

《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 唐 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国世袭爵封者,仍不废削。”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六:“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乡,家属迁化外。”

化外:指政令教化所达不到的地方。《唐律疏义·名例·化外人相犯》:“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续集·谈助》:“ 唐 世既许在外为使者兼带宪衔,故化外诸国世袭爵封者,仍不废削。” 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六:“诬告十人以上者,凌迟处死,枭首其乡,家属迁化外。”, 化外之民:一般指文化普及低的地区的人.
历史上,由于汉民族文化制度比较发达,周边的满足都称为化外之民,如突厥,鲜卑族,匈奴等,其他的民族名称为犬字旁的都是。

网上找找。

一开始,指的是除了华夏族聚居的中原以外的所有地方;
唐宋以后,文明区扩大,主要指原始民族以及北方游牧民族(如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