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相对严格语法的语言在交际中就很少使人产生歧义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0:16:33
比如象巴斯克语,拉丁语,俄语,德语较之于汉语或者波斯语?
是这样的吗?

1.语言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2.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其它交际工具一般都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含义一般都需通过语言来说明。(2) 其它交际工具一般都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是辅助性的。
所以拥有相对严格语法的语言在交际中就很少使人产生歧义

不见得。
语言产生歧义,有多方面的原因,语法的不严格只是一个方面。
以下产生歧义的句子就不是语法造成的:
1.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2.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如: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3.词类不同造成歧义。如: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4.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如: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5.在口语中由于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