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丁玲的《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回忆与随想》的原文?谢!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4 03:50:32
要原文!!谢谢,请尽快!!!

《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我有,我给你发过去!

不晓得!看来你只好去问问父母 老师 同学了!

丁玲是五四的女儿,是鲁迅的精神传人。“我便是吃鲁迅的奶长大的。”[14]丁玲曾经这样说。可以说,丁玲是鲁迅之后最具鲁迅品格的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之后最为坚守五四精神的作家之一。她为我们的文学史所贡献的莎菲女士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多得的、具有理想色彩的精神典型。她对自我的坚守和拷问,对理想的执着与追求,对庸俗虚伪的疏离与排斥,都是作家自我精神的外化。丁玲就是这样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这样一个具有现代品格的个性主义者。

中国传统文化是群体文化,缺乏对个人的关注,缺乏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尊者至上,群体至上,每个人都生活在伦理、权力织就的大网中,看不到独立主体的人。因此,在一个群体意识浓重、忽视个体的社会,如果没有个人的真正觉醒,就不可能有真正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人性的回归必然地联系在一起。五四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它唤醒了一代知识分子,开始了人的觉醒、人的解放的艰苦探索,它塑造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灵魂和品格,特别是他们坚守自我又献身民族的现代文化人格。然而由于现代中国救亡图存的现实环境,由于政治斗争的日益残酷和激烈,由于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过度强调,个性解放的要求更多地让位于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由五四孕育的个性主义也渐渐地被销蚀改造掉了。丁玲就是历经这种销蚀与改造的范例。因此,丁玲的悲剧也是个性主义的精神悲剧。

五四运动爆发时,丁玲还是个年仅15岁的学生。但个性解放的春风吹醒了她的心灵,唤起了她渴望自由独立的精神因子。她随高年级同学参加游行,参加辩论会,参加服务民众的社会实践。张永泉先生在《个性主义的松动与式微—论丁玲的精神悲剧》一文指出“个人的性格与精神一旦成熟,就变成了一个超稳定结构存在下来。它内化为人的心理,内化为人的思维方式,内化为人的日用而不知的潜意识。丁玲的性格与精神核心是坚守自我,追求自由理想为前导的个性主义。”[15]正是五四赋予她这种追求个性解放、坚守人格独立的现代文化品格。这种品格贯穿于丁玲的文学创作和人生实践中,并成为其独特个性的显著标识。她笔下的莎菲们虽然各具风采,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精神特质,即对自我的坚守,对自由理想的追寻。且不论20世纪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