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缘缘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02:43:50
关于。多多发表

缘缘堂
  京杭大运河自杭州流至桐乡县石门镇,形成一个120度的大湾折向东北,在转弯附近,有一幢坐北朝南的宅院,这便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的故居缘缘堂。
  民国15年(1926)丰子恺在上海请弘一法师为住所取名,弘一法师让丰子恺写一些字团成纸团抓阄,两次都抓到“缘”字,因而取名“缘缘堂”。
  民国22年春,丰子恺亲自设计的颇具民族特色的宅院在石门镇建成,遂用缘缘堂命名,并请马一浮题额。
  缘缘堂建筑雅洁幽静,被称为“一件艺术品”,丰氏即在这里创作、生活。
  民国27年1月,缘缘堂被侵华日军焚毁。
  2月,流亡在江西萍乡的丰子恺得悉消息后,奋笔疾书《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文章,愤怒斥责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
  抗日战争胜利后,丰子恺曾回故乡凭吊缘缘堂遗址。
  l975年清明,丰子恺又重游石门,再一次专程凭吊缘缘堂遗址。
  1984年,桐乡县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建。
  丰子恺生前挚友、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为重建故居慨然捐资。
  重建后的缘缘堂仍为砖木结构,保持原来高大、轩敞、明爽的特色,结构、布置乃至栽培的花木悉依原貌。
  青砖黑瓦,朱栏粉墙,具有深沉朴素之美。
  整个建筑由三楼三底的楼房和楼前小院及后院组成,总面积510平方米。
  从东边墙门进院,墙门里面上方“欣及旧栖”四个堆灰阳文大字,是根据当年丰子恺题书仿制复原,两大门百孔千洞,斑斑焦痕,这是从抗日炮火中抢救出来的原缘缘堂留下的唯一遗物,也是日本侵略军侵华罪行的铁证。
  小院正中花坛里栽着丰子恺喜爱的牵牛花,右边墙角处种有芭蕉数株。
  红绿相衬,恬静和谐。缘缘堂正厅在院中面南,门楣上悬挂着叶圣陶书的“丰子恺故居”匾。
  厅中“缘缘堂”堂额照马一浮原迹复制。
  堂额下面挂一幅红梅中堂,系著名画家唐云仿吴昌硕画意之作。
  中堂两旁悬挂两副对联,内联是“欲为诸法本,心如工画师”。
  此联原为弘一法师录书《大方广佛华严经》句,现仿制改成板联。
  外联是“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系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