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爱国情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7 16:50:23
快点告诉我吧!

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会嵇县(今绍兴市)一个没落的士大夫家庭。在早年,鲁迅打下了扎实的中国历史、文化和文学的基础,对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
1893年以后,因祖父入狱,令鲁迅深切体会到社会的势力、冷酷。1898年,鲁迅离家到南京求学,因不满洋务派办的江南水师学堂,五个月后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近的矿务铁路学堂,开始接触和学习数理化地质地理等自然科学,课余则阅读宣传维新变法的《时务报》和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哲学、法律的《译书江编》等新书报。他因此开始学习和研究达尔文进化学说,进化论成为他早期观察自然、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武器。
1902年,鲁迅与矿路学堂毕业,考取留日官费主,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当时是孙中山领导的反清民主的革命的海外中心,鲁迅积极参加各种民主革命活动,加入革命团体光复会,作《自题小像》,题于断发照片,表达献身于多灾多难的爱国情怀。
1906年,鲁迅作出了对他一生来说极其重要的决定:弃医从文,提倡文艺运动。回东京后,他广泛阅读欧洲各种哲学、文学作品,研究世界文化史、科学史,发表了许多重要论文。《科学史教篇》提倡科学:“科学者,神圣之光,照世界者也。”《文学偏至论》提出“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的重要思想和“尊个性而张精神”的主张。他批评洋务派、改良派的“竞言武事”、“制造商估”、“立宪国会”的主张,揭示那种“托言众事,压制乃优烈于暴君”的假民主的实质与危害,强调“张大个人之人格,又人生之第一也。”
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开展,恶果十月革命的胜利,给鲁迅以鼓舞。1918年他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活动,和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结成一条战线,向封建文化发起攻击。他发表的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并一发不可收拾,又写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十几篇小说,结集成《呐喊》,以彻底反封建的深刻思想和成熟的艺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基础。
1924-1926年是鲁迅边战斗边探索的时期,也是他战斗创作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三年中,他创作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及历史小说《奔月》、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