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里关于树的精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3 22:47:12
不管走在哪里,各种形态的树,它们的枝干,根,叶子,形态和颜色的组织的美叫人惊叹。与此同时,关与树,各类文学作品中许多作家也描写过,有坚毅,有顽强,有……?

文学作品里关于树的精神,有没有很好的总结类列举,并附渊源。

茅盾《白杨礼赞》 哨兵一样守卫着的白杨树
雷抒雁《塞上柳》 塞上常见到一种树,终年没有枝叶,只有黑漆漆、光秃秃的孤干。那竟是柳树。它一长出新枝叶来,就被饥饿的人们铲下,吃光。作者震撼,也赞颂。柳树,这位丰润的少女,被残忍地剥夺,终于成了以血肉哺育的母亲。

松树,古往今来人们曾经给予它多少赞誉呵。《论语》上早就有了“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一语,松树,它是顽强奋斗于恶劣环境中的形象;“岁寒三友”,松树又是患难友谊的象征;“象松柏一样万古长青”,松树也是永恒业绩的象征……在这本书里,陶铸同志又对松树的风格作了新的评誉——一种“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勇于自我牺牲的共产主义风格。

其实,松树作为一种自然界的植物,本无所谓有理性的风格可言。可是,咏物寓志,人们用它来寄托自己的感情。人们对它的种种评誉是人们向往和期望的一面镜子。

……松树,它充满了那种感人的自我牺牲精神。它从来不与群芳诸卉争夺春天的美丽。当春天来的时候,百花斗妍,万木争春,杨柳抽出了新鲜的绿叶,满天里吐放着雪花般的花絮,桃李开出了彩色的花儿,满树里招引着花蝶、蜜蜂……,而松树却悄悄地把春天的美丽留给了它们,它在那高高的山上,与白云野鹤作伴。它不会、也不愿意跟那些花虫草木去为争夺春光的美丽而浪掷自己的精力,它悄悄地离开了游人最多、花卉最美的地方,用朴素的绿色,把春光带给万水千山,带给宽阔的大地……它不去争夺春光,也决不会去嫉妒那些春天的花草。它知道,春天的时候,人们需要花草的美丽,它由衷地祝人们春天愉快幸福……

松树的自我牺牲精神还表现在它决不因为自己有了这点精神而矜持。当春天过后,那些杨柳桃李、落红败絮纷纷付于了断壁残垣时,松树依然郁郁葱葱,保留着那象征春天的永恒的绿色。但它却不矜持。它还是那样朴素,默默地成长着。虽然那些春天的花草不能象它那样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甚至连枝叶都可为人们的生活发出光热,但是它总是谦虚地对着人们。它还要告诉人们,那些花草也都是很好的植物,因为它们给人带来了春天的美丽,而且,花开花落,这是自然的规律。人们只要耐心等待,会再一次次地享受到那种令人如痴如醉的春天画景的……

我深深地钦佩松树,钦佩它那种自我牺牲精神,钦佩它那种“成人之美”的道德和谦虚、善良的胸怀。我愿自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