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的《假山》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假山之“假”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14 00:40:54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假山之“假”的?
第一段中举石公山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第二段中加点的“镇压”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作者对假山完全持否定状态吗?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急呀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假山之“假”的?
答:乱石堆叠;支离破碎;树、亭子不协调;假山障蔽作用缺乏审美效果
第一段中举石公山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说明假山要和周围的景色相协调,才有美感,石公山就是一个例子,否则的话,效果就适得其反
第二段中加点的“镇压”一词用得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恰当。因为用“镇压”形象的表现出假山和亭子极不相称,不和谐
作者对假山完全持否定状态吗?请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说明。
答:作者并不是完全的否定,如果像石公山这样的假山,还是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这是偶们老师说的~~

1.乱石堆叠,支离破碎,树,亭与山不相称;假山障蔽作用缺乏审美效果
2.为了说明假山要和全山的调子相协和,否则就没有美感。
3.恰当。形象表现假山上亭子之大,与假山不和谐。
4.总体上作者持否定态度,但作者对那些艺术品质高的假山还是给予肯定,如顾家怡园中的假山具有障蔽作用,颇具匠心,艺术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