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厦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2 21:04:03
要短的! 十分急!!

楼上的懂不懂 不要胡说八道 厦门从来就没有属于漳州管过 同安以前是属于泉州管的
相传遥远的古代,常有成群的白鹭 息在厦门岛上,因此, 厦门又称为鹭岛、鹭洲、鹭屿、鹭城、鹭津、鹭门,厦鼓海峡称 为鹭江。

人类生活在厦门岛上,可以追溯到距今三四千年的新石器时 代晚期。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始自唐朝中时,至今已有1140多年了。 唐朝天宝年间,汉族人薛姓和陈姓从闽东的福安和闽南的漳 洲移民入岛,分别在洪济山下的南北面聚族而居,并出现“新城 ”的地名,旋改名“嘉禾里”,隶属于情源郡南安县大同场。五 代闽承隆元年(939年),大同场升格建同安县,嘉禾里归同 安县管辖。明初洪武二十七年(394年),朝廷在岛上筑城 寨,置卫所,城名“厦门”,卫所称“巾左所”。厦门的地名, 从此确立。此后数百年间,厦门也曾改名为“思明州”“思明县 ”等。1935年厦门正式设市。

在厦门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岛上只有黑色的石头和绿色的树林,一群浑身雪白的白鹭飞到这里,爱上了这个黑色和绿色的海岛。他们在树林里栖息,在沙滩上漫步,在海水里嬉戏。这里没有别的飞禽走兽,也没有人们来惊扰。于是,白鹭成了岛上的主人。当人们第一次来到岛上的时候,看见大群白鹭漂游在水面上,就把这个地方叫做“鹭江”,把这个岛屿叫做“鹭岛”。究竟从什么时候起,岛上才有人居住?考古学家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些石器和陶器,认为大约3000年前,就有人在岛上生活。可是,这个岛屿有文献记载的历史,却是从唐朝才开始的。如果到著名的古寺-南普陀可以在大雄宝殿的石柱上,看到一幅对联: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厦岛,对太武以增辉。这说明南普陀和泉州的开元寺一样,最初是在唐朝建造的。根据记载,在唐朝,有薛、陈两个家族从外地迁居到这个岛上。薛氏住在洪济山的西北,陈氏住在南面的金榜山下,当时有“南陈北薛”之称。南普陀最初是由陈家施田52亩作为寺址。到五代时,有人加以重建,名为泗洲寺。宋朝时,和尚文翠建普照寺。这些寺庙就是南普陀的前身。

厦门人民的劳动祖先,在这里披荆斩棘,辛勤垦殖。宋代太平兴国年间(离现在大约一千年),生产出一种水稻良种,“一茎数穗”,从此,这个无名的小岛才被称为“嘉禾屿”-五谷丰登的岛屿。这是厦门的第一个名称。到了元代,在这里设立了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