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为什么在归隐九年后还写下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归去来兮辞》有矛盾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4 17:13:40
《归去来兮辞》 写于405年左右而‘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约写于414年。

辞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做选择,隐居时想出仕,出仕时要归隐,心情很矛盾。

从陶渊明本身就非常充分的说明了这点,陶渊明常说因家贫而不得不出仕谋生,这固然是实情,但也不能排除一般士人具有的那种想要建功立业的动机。他的心情矛盾,一方面觉得时机到来了,希望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又眷恋着田园的生活。

此后他坚定了隐居的决心,一直过着隐居躬耕的生活,但心情仍不平静。他在诗里一再描写隐居的快乐,表示隐居的决心,这固然是他真实的感受,但也可以视为他坚定自己决心的一种方法。在后期他并非没有再度出仕的机会,但是他拒绝了。

你其实要明白他为什么归隐,他不是不想做官,不是不想为朝廷出力,他是厌恶官场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官官相互,这种黑暗的官场对于他的理想和抱负是一种打击,所以他决定辞官.虽然辞官但心中还是有志向,希望能为过效力....

辞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前后两期的分界线。此前,他不断在官僚与隐士这两种社会角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