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开发的论文,要求:1.主题明确2.怎么变?为什么变?将来怎样?3.有数据图表4.文字不少于5000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14 14:05:34
有我满意的多加20分
要求作文不要写得太深奥,题目中第6个字是放

育浮夸问题和形式主义问题也正在抬头:不注意改进教学质量,不注意教授的学养和生存环境,不注意量才录用而只看表面标签和亲疏关系,不注意中国人文学科的持续下滑现状,而一味追求所谓的国际水平,不仅使教育经费浪费很大,而且教学质量不断面临“滑坡”的危险。空洞地要求高学位,而不注意真才实学,只会助长教育的形式化和空虚化。如何将教授最有新生命力的思想推广到现代体制中去,注重学术本身而不是学术以外的东西,使教育不仅成为大学知识延续和传递的枢纽,而且成为关心人性发展的重要维度,这正是当代中国大学教育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也是新世纪中国教育改革与科技飞跃产生良性循环的基础。
当前教育改革呼声甚高,进入新世纪,教育作为文化生产中最重要的动力性因素,起着支撑文化再生产和人才再生产的重要任务。教育改革关系到“中国形象”的塑造,关系到新世纪中国文化的传承和拓展,值得重视。

当前学术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学风问题

学术的过分形式化程式化,其不良后果今后会越来越明显。有些形式化的制度促使了当前这类学术泡沫运动,连带地反映了很多深层问题。一是强行规定副教授、讲师、博士生、硕士生要在几级刊物上发多少文章,要出多少书——而且用量化的标准统一要求,才能升职。于是人们争相发文章出书,作假现象必然多起来。要发文章出书,刊物和出版业就热起来,刊物出版一热,就有不少刊物收版面费,现在收版面费已经进入到中央级刊物。这当然也是学术腐败的严重现象。我认为,论文专著应在质量上,不应在数量上。文化生产的人弄虚作假,文化阅读的人就会出问题,而且会形成一个印象:不再读专家的文章。这种一味多产的结果,使学界真正有分量的学者淹没在低水平重复的文化生产中。

因此,学术“清明”的问题应提上议事日程上来。国家有关行政部门可以思考怎样建立学术创造机制,尽量减少形式化的东西,否则可能使得不少学术外的东西掺杂进了学术神经,虚报成果、学术抄袭就在这种土壤中愈演愈烈。人文社科学者应该是个体独立思考和个体独立进行文化生产。那种大呼隆上的做法,是对学术的戕害。人们对此反省太少。有关行政部门要从体制上入手,铲除学术作假的土壤,学者也要摆正心态,真正平心静气地做学问。

加入WTO以后,外企和国企都享有同等待遇,在相同的起跑线上竞争,海归派、本土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