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作家卡片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6 04:10:03
根据以下资料:

中国科学家,火箭专家。1911年12月1日出生于上海。科学著作有《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论系统工程》、《关于思维科学》、《论地理科学》、《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论人体科学与现代科技》、《创建系统学》、等。
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1956年4月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钱学森曾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中国宇航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技协会主席。
写作家卡片,语句稍微优美,不要太多.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3岁时随父到北京。1935年8月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6年10月转入加州理工学院,成为著名力学家冯·卡门的学生。

中学时代的钱学森为旧中国的腐败和落后而忧心忡忡,1948年,在祖国解放有望时他就准备回国效力。当时美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其真正目的是看重他的学识,企图迫使他改变思想,留在美国。即使不成,也要使他所掌握的高新知识陈旧过时。

确实,钱学森从1939年6月完成《高速气动力学问题的研究》等4篇博士论文后,便在冯·卡门领导的火箭技术研究小组从事薄壳体稳定性的独立研究。然后成为冯·卡门的助手,是美国火箭技术摇篮——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最早的6名成员之一,对火箭发动机喷管扩散角对推力的影响、火箭发动机热力学特性和探空火箭的性能等进行计算和研究。

1942年,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的钱学森被聘为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技术训练班教员,在这个岗位上为美军培养了一批火箭导弹军官。1943年,他与火箭专家马林纳合作,完成《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的研究报告,为美国40年代的导弹和探空火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944年,美国陆军获得德国正在研制V-2的情报,便委派冯·卡门和马林纳大力研究远程火箭,钱学森被分派负责理论组。这时,钱学森所在的火箭技术研究小组已改组为喷气推进实验室。他们研制了“女兵下士”探空火箭,以及“二等兵A”和“中士”导弹,为后来研制“北极星”、“民兵”和“海神”等先进战略导弹打下了基础。

那时的航空技术正受到“音障”和“热障”的困扰。钱学森和冯·卡门通过理论研究和火箭飞机的试验,圆满地解决了“音障”和“热障”问题。被命名为“卡门—钱学森公式”的著名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钱学森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使他成为喷气推进实验室的负责人,被公认为力学界、应用数学界和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45年初,钱学森成为以冯·卡门为团长的空军科学咨询团的成员。德国投降后,他随该团的考察小组到欧洲考察航空和火箭技术。1947年初,36岁的钱学森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正教授。在受监控期间,除教学外他仍未放弃学术研究,1953年发表了《从地球卫星轨道上起飞》,为低推力飞行力学奠定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