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你对简体字和繁体字的看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2:54:46
谈谈你对简体字和繁体字的看法

繁体字好,表意方面功能比简体字强,很多字简化以后,原来的意思就弱了很多,甚至没有了。而且从繁体字能看来各种书法的演变痕迹,对于历史的了解更能深刻。

简体字的好处我想就是写起来节约时间吧,其他我想不出什么好的了。最不好的是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不懂古人的书了,这样对文化传承不好。

对繁体字和简体字,其实没有谁好谁差之分,只是它们使用的场合和历史时代不同罢了。国家语言文字改革委员会从80年代开始推行简体字,是从便于学习,利于推广文化普及的立场出发的。
简化是字体的演化趋势,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从最早的图画文字,到后来的甲骨文、小篆等都还保留了图画的痕迹,但是和它们同时出现的就是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为简便而于民间兴起的简化字体。后来,简化的流行广了,国家就下个命令把这些最流行,最容易掌握的定为规范字,或者就是自发的作为常用字,原来那些烦琐的都退在幕后,只出现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古文、书法、艺术等。
繁体字虽然不被作为日常用字使用,但它并没有消失,因为在古籍中它还是必需的,专业人士经过训练培养,足可以承担起介绍古代文化精髓的任务。就像学习外语一样,其实只需一小部分人去做精通了,起个译介作用就足够了。
再说,文字只是个记录语言的符号,至于使用什么样的形体来记录声音,是约定俗成的。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只是起个引导作用罢了。

不赞成,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 文化方面:

文字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文化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不一样,科技发展得越快越好,越方便人们生活越好。文化则是传承得越好才越好。中国的文字从甲骨文发展到繁体,都是在民间自然发展的,所以传承得很好,而简体字是政府强制推行,其对文化的传承性则大打折扣。文字简化后降低了汉字的丰富程度,比如“头发”的发同“发财”的发不一样,而在简体字中都成了“发”。现在我们并不能预测汉字丰富程度降低后有什么后果,所以搞文字简化一定要慎之又慎。

2 经济方面

这一方面,我从反驳相反观点来说。有人说,文字简化后,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港,澳,台,新加坡都用繁体字,它们的经济发展得也不比大陆差。况且,现在都用电脑,打繁体和简体差不多。

简体字好认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