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爱莲说》之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3 02:13:06
周敦颐极有才,我决不否认。他的《爱莲说》写得极好,所以极有名。尤其是古往今来一些怀才不遇又自恃甚高的知识分子更为喜欢。可惜,我不是怀才不遇又自恃甚高的知识分子,所以我不太喜欢这篇文章。尤为不解的是,为什么周敦颐在赞美“莲的品格”的同时要贬低我挚爱的牡丹呢?如果说硬要给牡丹安个所谓的“品格”,我们会发现牡丹比莲更加可爱!
《爱莲说》中提到莲“中通外直”,牡丹的茎秆不见得就一定弯曲,而更可贵的是牡丹总是数朵开在一起(如“二巧”),相互兼容,团团相拥,象征团结,而不像某些“水上君子”,花叶分离,形单影只,故作清高。
《爱莲说》中说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有点没道理了。牡丹不也是“土生土长”吗?且它根系大地,离开大地便无法生存,踏踏实实;而不像某些“翩翩君子”,本是土里生,却偏要去水里充高洁,水里土里的摸爬滚打,左右逢源。至于“出淤泥而不染”又着实有点牵强。试问有什么人见过什么花是生于土里,开出“土花”的?
那“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更为偏颇。莲的清香是它的个性,牡丹浓郁,是它的特点。炎炎夏日,莲香幽幽给人清爽之感;大地回春,牡丹郁郁也会使人为之一振。牡丹也同样“亵玩”不得, 不信你可以试一试,只要把牡丹移植到窗台上的花瓶里, 不出五天它准“以死相抗”。
说牡丹是“富贵”花, 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简直可笑!是谁“封”牡丹为富贵花的? 恐怕并无此人吧。只闻唐中宗李显与武后则天爱牡丹, 难道富贵人爱的花就是富贵花吗? 那么周敦颐说:“莲,花中君子者……予谓菊,花中隐逸者……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那意思不就是说“君子爱君子花,我爱莲我就是君子;隐士爱隐逸之花,陶潜爱隐逸之花,陶潜就是隐士”。那么我爱莲又爱菊更爱牡丹,那我是什么?我是“富贵又君子的隐士”还是“富贵又隐士的君子”呢?说不通的逻辑!周敦颐的自比君子也算“老周赞花自赞自夸”了,真没见过这样的君子,夸着自己的贬者别人的。
这种思维定式伴随几代人成长。在小学,老师总是说:“你们要帮妈妈多干家务”,那个老师说过:“孩子要帮爸爸多干家务”?好像妈妈天生就得干家务似的。去那种城乡结合部附近,摆两个小板凳卖泡馍就美其名曰“XX大酒店”的饭馆里,常能看到油兮兮的墙上挂了一幅牡丹,边上题着金灿灿的铜字:“富贵一生,财源广进”。谁见过那种

你在发表你的谈论吗 似乎没有什么问题 赞一下吧 为了你的思想!

古人把牡丹誉为富贵之花,而在当时那些趋炎附势的人都喜爱牡丹,周敦颐因为批判这些小人所以连累了牡丹也是可以原谅的。

说实在话,我是一名初二学生,才刚刚学过这篇《爱莲说》,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没话说,就是周敦颐有些自大,再说了,人家牡丹菊花,还有陶渊明招他惹他啦,非要把自己搞得好像很了不起似的
所以啦,楼主,我是支持你的想法的

楼主,你的思想好伟大哦!我读了你的话,感觉还挺有道理的,可能因为牡丹长得雍容华贵,莲花则长得清秀一些。周敦颐可能很想抒发自己喜爱莲花的情感,所以那菊花和牡丹走衬托吧!其实各有千秋!

论证得甚有时代本色,收藏了,给我老姐看看,让她教育教育她闺女.

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