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高一化学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这一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6 13:36:20
如题

第二节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钠与水、与氧气的反应)。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与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学生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通过对钠与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作用。
<4>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使之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和消毒作用》,培养他们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

2.本节教学重难点:
知识上:重点难点是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上的重难点是: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及研究物质性质时一般程序。

3.课标体现:
本节教材内容框架: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了氧气、氢气、二氧化碳,铁等物质的性质,在认识这些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运用了观察、实验,比较等研究方法要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进行整合,并通过研究金属钠的性质,体验应该怎样更科学,更合理地运用这些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并为学生提供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通过对氯气性质的研究,让学生体验如何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怎样处理程序中每个环节的具体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做准备。
金属钠和氯气的性质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同时它们又非常适合用于做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的载体。教学时应注意“方法主线”和“知识主线”的融合,即以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主线,以金属钠和氯气时性质为认识,研究方法和程序的案例,使其成为本节教材的暗线。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活动性栏目,在对元素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