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自然科学知识的成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7 03:44:46
快帮帮忙啊!

水滴石穿:水不停地滴,日久了,石头也被地穿了。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旭日东升

青出于蓝

风雨如晦

云蒸霞蔚

星移斗转

雷声大,雨点小

囊萤夜读
“囊萤夜读”是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说的是东晋时代有个叫车胤的少年,他好学不倦,但是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夜里没有办法读书;因此车胤便用薄布缝制了几个小口袋,在夏日的夜里,抓来了许多萤火虫装进去,挂在案头,囊萤夜读。后来车胤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他的故事也成为千古传颂的美谈。
同学们一定也都很喜欢萤火虫吧。在夏天的夜里,这些小东西看起来就好像一闪一闪的小星星。它夜里发光的秘密就在身体尾部的小小发光器里。发光器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萤光素;当萤火虫呼吸的时候,荧光素受到催化与氧反应而闪闪发光。雄虫5、6秒闪一次、雌虫2、3秒闪一次,这是它们在说悄悄话呢,雌虫选中了对象就发出白绿色的光,两虫相遇之后便熄灯安息。由于反应所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用来发光,只有2-10%的能量转为热能,所以当萤火虫停在我们的手上时,我们不会被萤火虫的光烫着,因此我们称萤火虫发出来的光为“冷光”,把会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我们常说的“鬼火”是另一种常见的冷光源。它是在人和动物的尸体腐烂后,体内的磷化物分解还原成液体磷化氢,遇到氧气便自然发光。其实白天也会发光,只是白天太亮,看不到而已。
除了冷光,生活中常见的还有温度很高的热光源,太阳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太阳这颗巨大而灼热的火球是太阳系里热和光的最主要来源。太阳的表面温度高达5700℃,中心温度要达到1500万℃。除太阳之外,金属和碳在高温下也会发光。800℃的时候它们就会发出暗红色的光;温度再升高,光变成黄色;温度超过3000℃时它们就处在“白炽化”状态。我们常见到的白炽灯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白炽灯泡包括灯头、灯丝、填充在灯泡内的气体以及和外界隔绝的灯泡。灯头把灯泡连接到灯座上,灯丝才是真正的光源。灯丝最早是以碳来制作的,但是后来就全部改用钨丝了,原因是钨的熔点高,不容易损坏。灯泡是用来和外界隔绝的,如果没有隔绝,灯丝就会很快地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烧毁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