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是谁,为什么可以解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0 17:24:49
别人说,睡觉就是去找周公,但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但是为什么是他解梦呢?

周公确实和楼上所述的一样。

可是现在心理学证明,周公并没有科学依据。

因为梦并没有什么预兆和福祸。它只是告诉你

你内心深处的想法或一段记忆的苏醒。

梦是生活的缩影,是愿望的满足。

周公解梦是古代预测统计学的一支。他是以统计方式积累的知识。从统计学角度查看,他的涵盖率超过了百分之五十,是比较稳定的学问。他不是一个人的学问,也不是一代人的学问。现在他的变化不大,说明人们的认可。他不是百分之八的准确,但有参考价值。周公解梦或许与周公有关,但不等于是周公发明。周公解梦可能源于周公时期,也可能在周公前期就早已出现。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