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29 15:24:28
你的感受

按马哲看,主观唯心主义。

我不同意楼上的观点。
中国的画史,是一部程式演进的历史,每一个新程式的出现,都是美术史上的一次改朝换代。
作为一个忠实于感受的画家,他创作时的感情以及他构思创作一幅作品的感情,决定了他在艺术上的取舍。按照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分法,艺术家的的绘画显然属于“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
著名美术家刘开渠则在他的短文《傅山及其艺术》中,从技术层面上逐一点出了画家傅山脑后的“反骨”。第一,不皴擦或少皴擦、不渲染或少渲染,“一般来说,中国山水画多数都是要皴擦、渲染的。青主不用复杂的方法,主要用极单纯的线条来表现。”第二,是他在画上不巧饰、不故媚,不要人夸颜色好,“这样不想在纸上讨巧见功的书画家,是不多见的。”第三,从自然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新的丘壑,一般画家只知道从笔墨上下功夫,孰不知丘壑不高,一幅画多半算失败了,笔墨再好,也是不会提起精神来的。
他笔下的山水,画面简单到几乎只剩下轮廓,荒凉冷寞中,充满着压抑、危险、恐惧的感觉,他的松柏竹石乔木花鸟,粗服乱头、逸笔草草,乱世末世特有的烦躁、忧郁和凄凉,挥之不去。“觚觚拐拐自有性,娉娉婷婷原不能。”身处乱世的傅山,怀着亡国之痛和满腔的悲愤观察周围的物事,他的审美观中拒绝了秀美,却在情感与笔墨高度的统一中表现出了悲剧性的壮美,所有这一切,没有程式、没有套路,没有刻意要如何,甚至,也许连艺术是何物都未曾关心过……
创造程式的画家是伟大的,他在画面上的发明,就像“黄金分割比例”一样,让同时和后世的人们不得不遵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