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不定项选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5 19:37:57
1、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上年度财政收支指标,而是根据预算年度国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保障政府职能实现的需要进行预算编制的形式是( )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赤字预算 D、复式预算
2、以下属于公共支出预算的外部控制过程主体的是( )
A、立法机构 B、财政部门 C、中央银行 D、群众
3、公共支出的原则主要有( )
A、 公平原则 B、效率原则 C、效益原则 D、稳定原则
4、以下对公共支出“挤出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可以使公众实际可支配收入趋于增加
B、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不同于财政挤出效应
C、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是通过税收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D、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会减少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5、由公共部门安排教育支出的几种方式中,效果最好的是( )
A、对私立学校补助 B、对低收入家庭补助
C、对学生本人补助 D、对地方财政补助
6、公共部门介入社会保障的主要原因有( )
A、消除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解除将保险看作优质品的后顾之忧
C、消除市场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D、保证社会保障的公平
7、可能产生国家之间课税权范围的重叠,造成国际间的重复征税的税种是( )
A、中央税和地方税 B、对自然人的课税和对法人的课税
C、本国税和外国税 D、买方税和卖方税
8、纳税能力的客观说,认为衡量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主要有( )
A、收入 B、消费 C、财产 D、无形资产
9、在产品和休闲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但假定替代关系不存在于产品的消费之间时,最适商品课税的情况应该是( )
A、需要对全部产品的税率保持统一 B、对与休闲互补的产品课以重税
C、对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课以低税 D、对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课以重税
10、税收对纳税人产生的收入效应,与平均税率之间的关系的合理描述是( )
A、正比例

1、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上年度财政收支指标,而是根据预算年度国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保障政府职能实现的需要进行预算编制的形式是( AB)
A、增量预算 B、零基预算 C、赤字预算 D、复式预算
2、以下属于公共支出预算的外部控制过程主体的是(BC )
A、立法机构 B、财政部门 C、中央银行 D、群众
3、公共支出的原则主要有(AC )
A、 公平原则 B、效率原则 C、效益原则 D、稳定原则
4、以下对公共支出“挤出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是(BC )
A、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可以使公众实际可支配收入趋于增加
B、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不同于财政挤出效应
C、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是通过税收机制来发挥作用的
D、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会减少私人部门的可支配收入
5、由公共部门安排教育支出的几种方式中,效果最好的是( D)
A、对私立学校补助 B、对低收入家庭补助
C、对学生本人补助 D、对地方财政补助
6、公共部门介入社会保障的主要原因有(D )
A、消除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B、解除将保险看作优质品的后顾之忧
C、消除市场中“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 D、保证社会保障的公平
7、可能产生国家之间课税权范围的重叠,造成国际间的重复征税的税种是(AD )
A、中央税和地方税 B、对自然人的课税和对法人的课税
C、本国税和外国税 D、买方税和卖方税
8、纳税能力的客观说,认为衡量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标准主要有( AB)
A、收入 B、消费 C、财产 D、无形资产
9、在产品和休闲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但假定替代关系不存在于产品的消费之间时,最适商品课税的情况应该是(C )
A、需要对全部产品的税率保持统一 B、对与休闲互补的产品课以重税
C、对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课以低税 D、对需求弹性较高的产品课以重税
10、税收对纳税人产生的收入效应,与平均税率之间的关系的合理描述是( C)
A、正比例 B、负比例 C、没有任何关系

A, B, C~A, B, C~B~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