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就是找到自己的那个“佛心”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1 18:28:34
有多少种“念”就有多少个“心”,就有多少种人。佛“心”就是其中之一,每个人都具有,找着了就成佛了。说明一点,佛在世时也是人,区别在于“心”不同而已。一点感想……
说明:“学佛就是找到自己的那个“佛心”吗?”的“找”应该打上双引号的,抱歉!

其实,每个人在寻求真理时都有一个“找”的过程,佛祖未成佛时也是一样。不过每个真理是只有通过自己认证的。这就是佛法中讲的“信解受持”。

佛等于觉悟的人,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理,然后按照所悟出的真理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调整自己的身心让自己符合最真实的道理,转化一切烦恼妄想为智慧功用,来直接或间接的帮助他人觉悟,远离因为不能觉悟真理而产生的烦恼痛苦,我的一点感想……
关于找心,看看《楞严经》吧,那里面讲的是阿难找心的故事,南怀瑾的《楞严大义今释》也看看,有条件的看看倓虚法师的楞严经讲义。

【学佛就是找到自己的那个“佛心”吗】

它非有、非无,你能找得到吗?

《金刚经》曰:‘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佛陀证悟成佛时,无一物可得。

南无阿弥陀佛

看念经的是谁,看持咒的是谁,看拜佛的是谁,看吃饭的是谁,看穿衣的是谁,看走路的是谁,看睡觉的是谁,都是一个样子。谁字下的答案,就是话从心起,心是话之头,念从心起,心是念之头,万法皆从心生,心是万法之头。其实话头,即是念头。念之前头就是心,直言之,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话头。由此你我知道,看话头就是观心,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心,看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就是观心。性即是心,“反闻闻自性”,即是反观观自心;“圆照清净觉相”,清净觉相即是心。照即观也,心即是佛,念佛即是观佛,观佛即是观心。

在修炼最初阶段,一个人要做的,是放下,彻底放下执着,后天的观念,各种思想业力,欲望,情等等等等,全部放下后,才是更高的修炼。那时才有佛心。佛心是修出来的,绝不是找出来的。找是找不出来的,当人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各种心都会出来干扰,怎么找呢?全部修掉,佛心自现

先找到根本心,然后杀了它,就成佛了。

明心见性是初步,后面的断除我执烦恼就更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