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越剧怎么和现在的越剧有很大的不同?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5/31 01:55:24
咬字/方言/唱腔都有所不同

最开始是男演员。男班的叫小歌班,又称的笃班,很简略,唱腔是纯粹的嵊州方言。有名的有白玉梅,支维永等,唱片有的,很少。
后来施银花开创四宫调,女班盛行,男班衰弱,称为绍兴女子文戏,有名的演员有施银花、赵瑞花、王杏花、姚水娟(就是三花一娟),屠杏花,马樟花,李艳芳,支兰芳,竺素娥等等,后起之秀有尹桂芳、竺水招、筱丹桂、袁雪芬、傅全香等等。开始融入一些上海方言。
1942年越剧改革,袁雪芬开创尺调,范瑞娟开创弦下调,尹桂芳开辟女小生的演戏新路。。。。。开始流派纷呈,又多了些海派发音。
50年代后期政治因素,开始演现代戏,很多咬字普通话化。比如“书”“主”。而青年演员更是越来越普通话化了

对的呀,那叫滴多板,绍兴戏,尚未完善,你听筱丹桂的拷红就知道了,不一样的,现在的越剧唱腔总体上分四大类,四宫腔,尺调腔,弦下腔,六字腔,
每种唱腔又都有十几种板式,互不雷同,每个流派的唱腔又各不相同,所以唱腔上就变化多样